5月5日是浙江宁波某幼儿园报名的日子。一位叫“宁波阿宽”的网友,在微博上播报了带自己儿子排队等候报名时,听到了一对母子的对话。妈妈:待会老师问你妈妈在哪里上班,你要怎么回答?孩子:教育局。妈妈:爸爸在哪里上班呢?孩子:公安局。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5月7日《现代金报》)
许多诈骗分子诈骗之术,往往就是用自封的职位名头招摇撞骗,而上当者恰恰是被这虚假的“职位名头”所诱惑而蒙骗,报道中领孩子去幼儿园报名的妈妈教孩子说谎,也不过是想教育局、公安局等显赫名头,骗得园方对自己重视,进而希望在竞争中取胜。这些归结起来,就是“拼爹”的翻版。
“拼爹”拼到了被视为净土的幼儿园,主演者是妈妈和幼小的孩子,看似不可思议,实则是潜规则的蔓延,深层次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缺少公平公正的心理焦虑。可以想象得到,如果社会环境趋向机会公平均等,作为幼儿的家长还用得着让孩子编造自己在教育局、公安局工作的谎言吗?某种程度这也是被逼无奈。
与现实来说,上幼儿园也要撒谎,根源在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太过匮乏。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往条件优越的知名幼儿园里挤,连入学名额都一窝蜂地拼抢,人为地造成恶性竞争。正因为公平出现危机,才让这位妈妈不得已拿出“拼爹”这个杀手锏,用虚构的权力为孩子来竞争优越的教育资源。
可以想象,如果这位妈妈真的有“拼爹”的资本,就不会教孩子说谎,因为没有这样的资本,可能平时对拼爹也会痛恨,当自身利益遇到不公平竞争时,便情不自禁地扮演了一次拼爹助推者,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被不断蔓延的。所以,对“拼爹”的谴责,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无爹可拼者的愤懑,但愤懑改变不了拼爹现象,解决不了不公平的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还要靠健全和完善社会制度与机制,靠掌握公权者率先垂范自觉维护社会公平生态,同时,强化社会监督,以制约“拼爹”背后的特权。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