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怀旧消费”的命运与走向

2013年05月07日 09:22   来源:光明日报   孙阳

  对80后来说,怀旧已经不仅仅是集体记忆的宣泄,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个性表达,给怀旧披上“时尚”外衣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票房飘红,成为2D华语片首日票房的新晋冠军,并被媒体称为“内地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除《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外,《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老男孩》等电影,也都曾因“青春”与“怀旧”的标签大获成功。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人群是70后80后。对他们来说,那些能体现和印证自己青春岁月的文化产品,不论是影视、音乐作品,老物件,或是怀旧国产品牌,他们都格外愿意埋单捧场。

  有分析认为,70后80后开始集体怀旧,是因为这两代人开始步入了生命的高压期:上有老下有小、还房贷、供车子、工作、升职、相互比较……纠结成一张无形的高压网,将他们压得透不过气。只有在怀旧中,他们能抛开眼前的郁闷,体会到些许放松和愉悦。

  也有媒体称,人群集体怀旧,并肯大方为之消费,体现了现代社会青年人群间日益淡漠的人际关系,这些“不老不小”的人,似乎只能在怀旧中才能引起共鸣,产生交集。

  不论怀旧的原因为何,“怀旧经济”确已成为市场中日益壮大的一支部队。近十年来,回力球鞋重登市场,“国民床单”微博走红,《年代秀》荧屏热播,“李雷韩梅梅”大受关注。各种印刷着“青春”“怀旧”和“梦想”的衣、帽、衫走俏,各种名叫“时光”“年华”和“老房子”的酒吧开张,各种标签“校园”和“纯爱”的电影大卖……“怀旧消费”爆发出巨大潜力。

  然而一件又一件披着怀旧外衣的“单品”,却此起彼伏地重复着“重出江湖”“二次大红”却又“渐渐隐退”的命运。

  不论是“李雷韩梅梅”,还是“青春文化衫”,任何怀旧因素被过度消费后都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目前的中国怀旧经济,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某一个主题火爆后,众商家一拥而上、扎堆“生产”。于是,怀旧变成了庸俗,相关产品短暂火热后再次隐退不可避免。

  有专家分析,“怀旧消费”的主要目的,是要调动某个群体的集体记忆以实现经济效益。对80后来说,怀旧已经不仅仅是集体记忆的宣泄,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个性表达。因此,给怀旧披上“时尚”外衣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怀旧”与“创新”较好结合的范例是80后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这个典型“怀旧经济”团体的相声题材,大多取材于80后熟知的生活和记忆,利用传统的表演形式,幽默自然地反映了80后的生活、情感状态。从业余爱好,到尝试表演,再到形成产业,这群80后男孩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时,他们也不忘及时汲取最新鲜、最热门的话题,不断充实表演的跨度与深度,给消费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与回忆。

  “怀旧经济”欲长远火热,关键在于保持怀旧的大前提,融入更多现实情怀,并不断拓展怀旧的形式、提高怀旧的格调。如果“怀旧产品”长期停留在老物品销售、老物件置换、怀旧情调餐吧酒吧的创意水平,怀旧将成为一碗时不时被翻炒的冷饭,“怀旧经济”本身变成“怀旧”也不远矣。

  (据新华社长春电)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