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铁娘子”和她的经济学

2013年04月12日 06: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8日去世。“铁娘子”是英国惟一的女首相,也是该国19世纪初期以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在执政11年间,她推行所谓的“撒切尔主义”,引来广泛争议。但正如自由民主党领袖、副首相尼克·克莱格所言,不管人们站在政治辩论哪一方,没人否认,作为首相,她在这个国家留下独特而持久的烙印……她当政时可能有意见分歧,而现在人们一致认可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的强硬。

  弗里德曼的信徒

  概述撒切尔在经济领域的一系列作为,不得不把米尔顿·弗里德曼请出来作证。2006年11月16日,这位94岁的美国经济学泰斗在旧金山去世,远在大洋彼岸的撒切尔夫人发来唁电称:“在所有人不屑一顾时,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唤醒了自由经济。”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影响了尼克松以来三届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可以说是另一位忠实的信徒。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陷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与通货膨胀加剧并存的“滞胀”困境,沉重打击了凯恩斯主义。随着凯恩斯经济学的退潮,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再次请出了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976年,因在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滞胀”现象的情况下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说,并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体系,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思想基石简单地说,就是自由市场和个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政府干预往往会加剧经济波动。

  逐渐得到广泛认可的弗里德曼开始了全球之旅,到不同国家推广自己的平衡预算和限制政府开支等主张。在1979年至1990年期间,弗里德曼成为撒切尔夫人座上宾,成为掷地有声的首相经济顾问。

  自1979年撒切尔夫人首次担任英国首相后,与两年后的美国总统里根一样,都遵循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来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并携手向世人证明自由市场制度仍是“最不坏的制度”。日本经济学教授服部茂幸评价说,他们两个人“将大政府、福利国家等这些支撑着二战后西方经济的框架统统打碎,美英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渗透到了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说,撒切尔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搭配上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经济,其个人信条是竞争、企业私有、节俭和自律,激进的她打破了英国政坛的旧有模式,深刻地改变了现状,也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

  铁娘子的铁手腕

  在1984年撒切尔夫人向商界领袖概述自己的政治理念时,这位顶着“铁娘子”名号的女首相说,“我上任时只有一个明确目的,把英国从依赖型社会变为自立型社会,从一个‘给我’的国家变成一个‘自己做’的国家,一个‘行动起来’而非‘坐享其成’的英国”。

  撒切尔夫人发出这番感慨实属无奈。她上台之时,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已沦为“欧洲病人”,成为欧共体内的穷国。当时,英国陷入20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几乎所有重要的人物都把英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当成事实,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工会控制了一切,并觉得对此毫无办法。因此,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英国的制造业无法和别人竞争,而且在世界舞台上也难以再发挥任何重要的作用。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文章称,刚刚上台的她(撒切尔夫人)便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本色。她在财政上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同时取消汇率管制,这两项政策与二战后的正统做法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决裂。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作为其担任首相后最先采取的举措之一,废除外汇管制条例,对于伦敦金融城崛起为国际主要金融中心至关重要。另外,工业补贴也遭到削减,许多企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在全球衰退的背景下,她的政策导致英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到1981年,失业人数超过300万。在英国的许多城市中,投掷燃烧弹的抗议人群同警察发生了公开的冲突。在衰退最为严重的1981年,英国政府预算中仍包含了大量削减开支的计划,进一步压制了需求。

  幸好,马岛战争的胜利再加上工党时运不济,撒切尔夫人在1983年的大选中再次获胜,之后她开始对英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进入1984年,撒切尔夫人开启了私有化的大幕。她的手段很简单,通过廉价股票来邀请公众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然后在税收资金的支持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并且成为缴税大户。

  在这一轮改革中,英国经济中的巨无霸,如英国航空和英国天然气公司都被出售给私营部门,她还卖掉了国有石油公司、国有码头、国有钢铁企业、国有电信运营商、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船坞和造船厂,卖掉了捷豹和劳斯莱斯,卖掉了所有生产优质产品但经营严重不善的工业企业。标志性事件是英国电信进行私有化,在当时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开募股。为了提高市场对股票的需求,撒切尔政府将所有股票出售给散户投资者,并最终为英国民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政府在这当中不仅没有损失政治资本,反而提升了支持率。最终,通过私有化,撒切尔夫人把英国规模庞大和不断亏损的国有企业从占该国经济的将近一半,削减到不足1/10。

  在英国国内,撒切尔夫人还与势力最强大的工会进行过激烈较量并赢得了胜利。由此,英国从一个受罢工困扰最多的欧洲国家,变成为一个工人运动几乎销声匿迹的地方。这为管理层放手经营企业和引入创新带来了奇迹般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得以持续至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说,从英国的角度来看,这场胜利是她一生中所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对欧政策上,撒切尔在布鲁塞尔被誉为真正说“不”的夫人。想当年,在时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阐述自己欧洲设想时,她曾脱口而出“不、不、不”。至今,在欧盟预算谈判中,给英国高额的“特殊返款”就是撒切尔夫人当年争下来的战果。理由很干脆也很女人:“我只想把自己的钱拿回来!”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撒切尔近12年的漫长执政期常常被错误地以意识形态的色彩加以描绘,但事实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撒切尔主义都是讲求实效和注重实践的。

  几分功过任评说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撒切尔去世后说:“我们失去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伟大的首相和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说:“工党不同意她的一些做法,她会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尽管我们反对她,我们同样非常钦佩她的政治成就和个人魅力……戴维·卡梅伦、尼克·克莱格和我都在撒切尔夫人塑造的政治环境中成长。”

  回顾历史,在“撒切尔主义”的推动下,英国经济逐渐恢复元气,进而充满活力,一跃成为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撒切尔主义”鼓励自由市场竞争、精简福利的模式与欧洲大陆形成鲜明对比,曾引领欧洲20多年,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改变世界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一文指出,撒切尔对于世界的影响超过了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的任何女性执政者,她不仅在上世纪80年代使英国经济彻底起死回生,而且还目睹了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在50多个国家被复制。在20世纪最后25年中,乃至进入到21世纪之后,“撒切尔主义”一度成为最流行和最成功的治国手段。还有报道称,在其主政期间,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原来倚重的工业加贸易的传统模式过渡到现代金融业,为英国经济转型打下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对撒切尔提出质疑的人也不在少数。“撒切尔主义”虽然成功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但也让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沉痛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高票排在第三。在英国右翼媒体颂扬其功德之时,左翼和中左翼媒体将其称为分裂英国之人。

  还有批评者认为,英国的私有化并不成功,以造船为代表的制造业基本以失败告终,此外,财政紧缩造成英镑在外汇市场上变为强势货币,无疑给当时正在舔舐伤口的英国制造业撒了一把盐,在制造业的聚集地,工作岗位和技术工人一去不返,令英国在新世纪的制造业竞争中处于无法补救的劣势地位。在英国北部矿工社区,撒切尔在上世纪80年代以强硬措施压制矿工工会罢工,为此饱受苛责。有报道援引年满70岁的达勒姆矿工协会秘书长戴维·霍珀的话说,“对工会而言,这(撒切尔夫人辞世)来得不够早,我高兴自己能活过她”。

  对于撒切尔来说,褒贬都已成浮云,生前她就没有过多在意:“如果你只是努力让自己被别人喜欢,那你就会准备着随时为一切妥协,结果什么也做不成”。撒切尔说得在理,活得明白。

  ■背景链接

  撒切尔夫人原名玛格丽特·罗伯茨,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1943年,她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化学学位。

  1951年12月,她与富商丹尼斯·撒切尔结婚,婚后改用丈夫的姓氏。两人婚姻持续52年,直到丹尼斯2003年6月逝世。

  1953年8月,她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女马克和卡萝尔。

  1959年10月,英国保守党赢得选举上台,撒切尔夫人当选保守党议员。1964年,工党胜选上台,但撒切尔夫人再次当选议员,并出任下野的保守党住房、财政、能源、运输和教育方面的发言人。

  1970年6月,保守党胜选重新上台,撒切尔夫人就任教育和科学大臣。

  1975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保守党领袖,成为保守党首位女领袖。1979年5月,她率领保守党赢得大胜,由此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

  此后,撒切尔夫人分别于1983年6月、1987年6月率领保守党两次胜选,成功连任首相。

  1990年,因保守党内部出现分裂,撒切尔夫人当年11月辞任党首和首相职务。

  1992年,撒切尔夫人受封为终身贵族———凯斯蒂文女男爵,进入议会上议院(贵族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