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教学、科研、师资等资源和平台优势,加强对乡镇干部、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新型农民等群体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农业管理、生产、经营以及农村规划、开发、保护等方面的组织、知识、能力和视野,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打造强有力的“专业团队”。
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活力,离不开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和发展活力的决定力量。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对于农业院校来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既要主动承担起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的时代重任,又要深刻认识到单靠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去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是远远不够的。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阶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因此,农业院校要以国家实施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主动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兄弟院校之间的协同,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形成服务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科技合力”。
作为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在古村落、古建筑、著名遗迹、红色典故等农村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在打造美丽乡村和区域特色产品等方面,提供扶持和帮助。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快速兴起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明显优势和显著作用。
高校是服务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主动加强农村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研究,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供保障。农业院校要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合作社品牌意识淡薄、产品附加值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加强专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和措施。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新时期我国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特别是农业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农业人才的专业高等教育机构,要深刻认识和充分把握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客观形势和历史机遇,承担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作者为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