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比尔·盖茨:中国农业创新助力发展

2013年03月26日 08:21   来源:人民日报   比尔·盖茨

  1968年,我正在读中学,当时保罗·埃利希的《人口爆炸》一书影响很大。这本书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让全人类吃饱的努力已经失败,70年代将有亿万人因饥饿丧生,现在启动任何速成项目都无济于事,世界人口死亡率大幅上升已成定局……”虽然当时我对农业知之甚少,但也惊诧于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对人类能否避免这一厄运担忧不止。

  幸运的是,这个可怕的预言失败了。很大程度上我们要感谢世界上几位农业天才的创新。美国的诺曼·博罗格和中国的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研发出了新品种的小麦、水稻以及玉米,并由此在20世纪引发了一场“绿色革命”。这场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帮助农民将粮食产量提高了两到三倍。

  然而,“绿色革命”的成果并没有惠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非洲的粮食亩产量迄今仍然在低位徘徊,气候变化导致热带地区洪涝灾害和极端干旱频频发生,给当地的粮食生产雪上加霜。今天,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仍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盖茨基金会一直在寻找能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引入非洲的创新方法。

  中国是我们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中国不但在帮助本国农民提高粮食产量、脱贫致富方面有丰富经验,而且在水稻现代育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正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绿色超级稻”的研发合作。这种新型水稻品种对于化肥和水资源的依赖性相对较少,目前已经引进到一些非洲和南亚国家进行试点。当地的小农户已经通过“绿色超级稻”实现了增产20%的目标。一位从试验田考察回来的同事说,她曾看到当地农民在丰收后手捧稻谷,激动地说,“这简直是来自上天的礼物!”而科研工作者知道,这是中国农业创新带给世界的礼物。

  除了先进的稻种科技,中国的基因测序技术也可能帮助世界。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基因测序技术,对于帮助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深具潜力。想象一下,在一个大型公共图书馆中,我们过去要使用卡片目录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找到相关文献,然后再一页一页寻找我们需要的信息。如今,我们可以直接而精确地了解到所需要的信息在哪本书的哪一页。这就是神奇的基因测序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植物育种的速度。通过与中国顶尖科学家们的合作,我们非常期待全世界最贫困的人们可以受益于这些神奇的技术。

  我对与中国合作充满希望,期待中国的创新技术成为非洲发展的重要助力,让非洲人民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作者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