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份中国人寿保单泄露”不能轻易画句号

2013年03月01日 08:05   来源:羊城晚报   王 攀

  2月27日,媒体曝光中国人寿合作网站信息泄露,80万份国寿保单可上网任意查,中国人寿官方称正在核查原因,合作网站已经关停查询页,并发表致歉声明。(2月27日中广网)

  作为掌握众多客户信息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不应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从目前的信息判断,应该是合作方网站,也就是“众宜风险管理”的问题。一个名为风险管理的网站,竟然最没有考虑到风险,这实在太讽刺了。而中国人寿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也令人匪夷所思。人们把矛头对准中国人寿,进而质疑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其形象无疑大大受损,影响可想而知。不过,这亏吃得一点都不冤。

  现在,“众宜风险管理”关闭了网站,还发布道歉声明,反应还算及时。但从信息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专家也指出,按照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的规定,这80多万份保单的客户可以起诉中国人寿。不过我想,当下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并不完善,人们面对信息泄露也很少采取法律武器,这次保单信息泄露事件也许会不了了之。

  但是,消费者不深究,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可以轻易画上句号。“众宜风险管理”网站说,这是“工作失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公司技术人员和决策层因为失误犯下了如此低级错误。但我们在理解的同时,也要看到,假如不是恰好公开到网络上而被曝光,而是有人偷偷地把这80多万份保单客户资料卖给其他公司谋利,那不仅当事人权益受侵害,而且还神不知鬼不觉。一方面获利大,另一方面又容易做到,这难道不是很可怕吗?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个人信息泄露随处可见,人们基本属于麻木状态。因为各种交易,那种或自愿或不自愿或被迫地要求实名制,要求填写个人和家庭信息,最后发现手机短信经常收到各种垃圾短信。生孩子、买车、商场购物、上网等等,都常常要填写个人信息。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到底从哪儿被卖出去的,甚至就是知道,维权成本太高也会让你望而止步。而相关的监管,往往又是消极被动的,每次出了事儿之后,往往都是媒体调查一阵子、公众抱怨一阵子、有关部门行动一阵子,最后风头一过,立马反弹,而且来势汹汹。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透明人。透明得让人烦恼,让人害怕,让人愤怒。

  所以,针对这次80多万份中国人寿客户信息泄露事件,除了舆论关注之外,估计这80多万个利益相关者可能没有人费时费力去起诉中国人寿讨说法,但从中暴露的问题不应该忽视。这中间存在的漏洞,以及如何避免这样的漏洞,甚至如何对个人信息加强保护,回应民众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诉求,都不能一直这么漠视下去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