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2月27日报道,浙江一单位领导安排9名下属为女儿做寒假作业,而原本4选1的作业,也在领导女儿的要求下变成全做,这名领导女儿自己,却丝毫不参与全过程。
事情的结局完全可以预见:这名领导女儿因为高质量、高数量的完成寒假作业而受到老师的表扬与全班学生的崇拜,成为众人眼中“优秀生”,领导也为自己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女儿而骄傲。
然而,缺了品德的“优秀”,即便耀眼,也是残缺的。
什么是优秀?笔者不才,只能根据思维定势想出“成绩好”、“奖杯多”与“多才多艺”。这似乎也是大多数家长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关键词,更是大多数家长培育孩子的方向。如此教育观之下,借助外援帮助孩子取得成绩与奖杯的远不止这一例。但当孩子了解到,可以通过弄虚作假使自己获得称赞,或者发现获奖凭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才能与本事,又或者发现,只要成绩好,犯再大的错也能获得父母原谅……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的人格将怎样发展?
另据媒体报道,一个13岁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跳楼,父母却以为孩子上学去了,这该是怎样的疏忽与缺乏沟通才能造成的惨剧。13岁的孩子就因学习压力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可见父母把成绩放在了何种重要的地位。残缺的“优秀”究竟有何种魔力,竟能使父母“走火入魔”到如此地步。多少孩子曾坦言,与父母在家,聊的最多的除了成绩就是学校,父母很少问及自己的心事。
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将直接导致孩子片面的人格发展。他们的人生,缺少了“做人”这一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就是了解“优秀=成绩与奖杯”,那孩子狭窄的世界观里除了成绩与奖杯,其他都是浮云。李天一不是也从小获奖不断嘛,如今却也落得“二进宫”的下场。
学习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不是学习好了,孩子就健康无虞。即便这个社会的竞争再激烈,家长也不能被功利心蒙住了眼,因为缺了品德教育的家庭教育,坑的是自己的亲孩子!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