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书记市长写信挽留务工人员不如待遇挽留

2013年02月27日 10:07   来源:大江网   徐大发

  “当前,全市企业有3万岗位虚位以待……在外务工光荣,回乡就业同样光荣,今天的孝感需要你们回归就业创业……”这是2月18日,孝感市市委书记陶宏和孝感市市长滕刚,在《孝感日报》头版上“致外出务工朋友们的一封信”,挽留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就业、创业。(2月26日《长江商报》)

  书记市长写信挽留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也是一种服务地方建设的公仆意识,他们是在为地方的发展分忧,其情其诚其意都值得称道。但这种做法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面对用工荒,应该尽快升级本地用工环境,用好的待遇制度留人。

  应该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也是一种热爱家乡的体现,我想其实每个外出人员其实都愿意留下来。但没有留下来不等与不爱家乡,实是有着诸多的用工差距造成的。在市场经济下,用工是责权利的高度统一,不能光只讲空洞的政治层面的奉献精神,还要考虑就业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

  外出务工人员其实不愿远走他乡。因为家里有着留守孩、留守老人,有着诸多的牵挂与不舍。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选择留下来在家门口创业,这样就能够坚固许多缺憾。但最终选择离开家乡是有着许多的客观原因。一是自己在他乡城市长期的打拼,留下了熟悉的门路和人脉环境,重新开始发展会有新的困难。二是近些年来外地城市优化了各项政策待遇,善待了外来人员融入城市。三是已熟悉了一个他乡城市的生活,爱上了那个地方,一时回不来了。

  相对而言,许多务工人员家乡的企业在用工待遇方面还有着更多的差距。有些新上马的企业在优待工人方面制度很不规范,不能给员工更好的关怀与实惠。有的在善待员工方面还表现的极为苛刻,甚至有许多侵权行为发生。如果家乡企业开出的工资以及各项福利待遇不比打工地企业差,我想不用书记市长写信挽留,外出务工人员也会自行选择留下来安心创业就业。

  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法则,人往高处飞,水往地处流乃客观规律。一个企业招工其实是劳资双方的双向选择,用过去常见的行政手段和宣传造势其实不能起主要决定作用。书记市长写信挽留外出务工人员其实不应成为新闻。更好的作法是积极引导监督本地企业尽早走上规范生产之路,落实各项优待工人政策性待遇,防止对工人侵权行为发生。本地企业福利待遇好了,高于外地待遇了,员工会自己计算得失。不用书记市长写信,外出人员也会自己留下来。否则,你就是喊破嗓子挽留也没用。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