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病医保缴个税,“税痛”小心变“税病”

2013年02月06日 09:09   来源:钱江晚报   付瑞生

  一个长期饿得慌的人猛地吃了两顿饱饭,某个部位总会不自觉地抽搐几下。说来,胃痛和税痛挺相似。譬如,近些年,税务部门曾经先后出台,炒房赚炒股亏不能互相抵免个税,误餐补助须缴个税,建筑业农民工需缴个税等等,还有奇特的月饼税,房产加名要征税等等。这几天,国税部门再次遭遇公众大吐槽,个人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金不能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须缴个税。

  当然税务部门的说法并不是全无道理。大病医疗保险金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里列举的基本保险类,由于目前未有相应的政策规定,因此不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也就是说,目前法律只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四类属于基本保险,大病保险不在其列。

  但是,在公众眼里,去年8月底,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大病保险无疑在新规中有规可循。该大病保险主要资金来自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结余,为基本保险所衍生。即便个人额外交一些费用,也仍然属于基本保险范围,符合税法现行免税规定。

  税务部门严格按老法征收,而公众要求按新规免征。税务部门看公众都像偷油的耗子,其实在公众眼里他们才“钻了政策的空子”。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譬如当年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而不少地方依然坚持2000为底线,原因是征收软件没升级。再譬如,一些地方对房产证收加名税,也因为没有法律规定,仅凭领导电话就积极征收,最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手才叫停。一面是不征白不征、能征必多征;一面是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予以减免的时候,费尽心机以各种理由打拖延战甚至拒绝减免。如上心态无疑是与民争利的最好诠释。

  在政策的雾霾未被驱散之前,哪怕先搁置,细加研究,也不能率先征收,争先恐后地去征收。这是一个程序问题,也是执政能力问题,更是一个人文情怀的问题。公众刚刚为改革成果欢欣鼓舞,一些部门习惯性地当头一盆冷水。甚至急不可耐亮出霸王条款,上面写着“本活动解释权归我所有”,不容讨论和争辩,这恰恰是没有理论自信的表现。

  大病医保征税关系到最为弱势的群体,这笔救命钱不容处置不当,否则就不是一般的“税痛”那么简单,而可能恶化成严重的“税病”。

  

(责任编辑:周姗姗)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