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多方合力挺“北斗”系统

2013年01月18日 09:2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在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工程”。据悉,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覆盖能力后启动的第一个民用示范工程。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在提供民用服务的同时,都是确保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的高新科技项目。我们不仅需要价格选择理性,更需要维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应用选择理性,以实际行动力挺“北斗”。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多方合力挺“北斗”。

  日前有媒体报道,交通运输部正在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工程”。据悉,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覆盖能力后启动的第一个民用示范工程。随后,北斗系统还将进行后续组网发射,预计到2020年左右实现全球覆盖,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说到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并不是我国正在发展的北斗系统,而是GPS。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除强大军事用途外,GPS更为广泛的应用还体现在陆、海、空领域,为人们提供实时的全天候和全球性卫星导航服务上。眼下,人们通过各大网站搜寻附近的餐厅、银行、酒店等诸多日常活动,都是基于免费开通的GPS提供定位导航服务。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GPS就已完成高达98%的全球覆盖率,凭借这一先机,GPS仅在我国就已垄断了95%以上的导航终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GPS的免费使用,决不仅仅为了“放水养鱼”。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在提供丰富的民用服务的同时,都是确保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的高新科技项目。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成为人家水中的“鱼儿”之后,至少有两大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壮大了GPS精确打击目标的技术实力;二是加大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外部威胁。为了不把“进出自家大门的钥匙”随便放在别人手里,北斗系统的出现不仅使GPS在我国卫星导航市场上有了新的竞争对手,也为国内用户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不过,尽管北斗系统总体性能与美国GPS相当,并具备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等独有优势,但与GPS相比,由于起步较晚,竞争劣势十分明显。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GPS导航终端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接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而同期,我国北斗一代终端仅为10万余套,参与北斗终端研发或销售的企业数量只有数十家,年产值约为几亿元。由此可见,新兴的北斗系统要想占据GPS在国内卫星导航市场上的霸主地位,难度还是很大的。

  为尽快缩小北斗系统与GPS的竞争差距,除政府支持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外,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尤为重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前,若能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共同推动北斗导航芯片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和壁垒,集成更多的应用功能,在扩大产量的基础上降低芯片价格,就可以加快实现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双赢。为此,我们不仅需要价格选择理性,更需要维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应用选择理性,以实际行动力挺“北斗”。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