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尽力与量力的关系,也就找到了民生建设的成功之道
日前,河南农民马继彪在医院做了癌症治疗手术,一共花了7万多元,自己只掏了不到两万元,相比以前负担减轻了不少。这种变化,源自新农合的“大病扩容”——今年起,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达90%。
虽然,从去年前三季度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043元来看,近两万元的支出仍不算少,但起码不致因一场大病而陷入贫困。尤其要看到,在人均筹资中,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不超过20%。而在2013年340元的人均筹资目标中,政府补助更将增加到280元。相比动辄万元的医疗费用,新农合“四两拨千斤”的保障效应正在显现。
与报销比例、筹资水平同步提高的,还有不断扩展的大病保障范畴。2010年以来,大病保障范畴从当初的两类,逐渐扩展到如今的20类。这一过程,表面上看没有“一步到位”的惊天动地,也没有“高起点”的举世瞩目,却在波澜不惊中持续满足着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变化。稳步扩容的新农合,在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的同时,也令人们对“中国式医改”有了更多理性认识。
尽管起点低,但改善不停步,推进有步骤,“大病扩容”是近年来渐进式医改的一个缩影。
民生福祉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现实能力密切相关,北欧一些国家被过度福利拖累得气喘吁吁,事实告诉我们,任何民生改善都不可背离国情阶段,更不可无视客观规律。目前新农合已覆盖约8.12亿人,覆盖率达98%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医疗需求,尽管财税收入逐年增长,2700亿元的新农合筹资总额依旧不小,更何况各地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在现阶段,不应对提高保障水平存有过高期待,“保基本、广覆盖”必然成为医改首要目标。从低水平的保障起步,逐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对等的责任分担机制,才能维系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稳步扩容”更须“稳中求进”。对接现实,涵盖新农合、新农保的各项政府补助逐年递增,公共财政必须涵养税基、扩大税源、优化支出结构,让筹资渠道更有底气。又比如,群众一直有反映,报销流程能否更简便,“异地结报”能否更方便?医保“双轨制”如何尽快改变?只有全力以赴,继续深化医改,啃下这些硬骨头,医疗保障制度才会更有活力。
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改善民生,拿捏好轻重缓急的“度”尤为关键。近年来,新农保从建立基础账户到做实个人账户,社会保障网从雏形初具到越织越密,3元营养餐从撒网“吃饱”到监管“吃好”,这些民生惠政之所以有成效,无不是循序渐进,从无到有、由低到高,实现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有机结合。
这正是今天民生工作的辩证法。量力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力是恪尽职守的实干,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也就找到了民生建设的成功之道。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