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央企人事改革一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央企高管任命制度改革再次凸显了紧迫性和必要性。专家表示,由于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央企人事管理仍存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央企高管异化成特权阶级,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行政化的人事任免制度势在必行。(1月16日《人民日报》)
“当不了省长就给你个行长,当不了大部长送你个董事长,年薪动辄数百万,凭谁冲钱都想干。”这虽是网友的戏谑,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升官无望就去当央企高管。
当下社会,最令人迷恋的无非就是“权”和“钱”。有权之后必定有钱,权力大了,可能就什么都有了;同样,有钱了可能就会有权,“权钱交易”就是这么诞生的。而且,“权”和“钱”始终穿的是连裆裤,两者密不可分、形影相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如果让人在“权”和“钱”之间二选其一,很多人肯定选择“权”。
权,我所欲也,钱,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钱而取权者也。权若不能取,退而求其次,取钱又未尝不可。有报道称,国企高管的年薪,已经达到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00多倍,相当于农民工平均工资的4000多倍。在升官无望的情况下去当央企高管,何尝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2003年,国资委联合中组部首次面向海内外招聘央企高管7人。此后,央企全球招聘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10年,央企全球招聘从1410位报名者中聘任了31人。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央企公司治理体系本身不健全,公开招聘来的职业经理人留任率不高,招聘效果并不理想。
长期以来,央企高管都属于高薪“金饭碗”,被当成安排中央及省市年龄偏大、提拔无望官员的肥缺,成了攒养老钱、享享清福的待遇。同时,央企高管享有行政级别认定,职位早已异化为一种“荣誉”、“福利”或“补偿”。于是,升官无望就去当央企高管成了一种潜规则甚至明规则。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公平正义。升官无望就去当央企高管,无疑是极少数人享有的福利。它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严重伤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改革央企人事制度刻不容缓。
有专家建议,要建立一套公开选拔制度,发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作用;要提高透明度,加强监督,防止内部操作;还要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改变央企中存在的“对上负责”的状况,形成“对出资者负责”,即对财产所有者或股东负责的局面。诚如是,央企改革未来可期,经济体制改革未来可期,中国改革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