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央企行政化沉疴痼疾应下猛药

2013年01月16日 16:55   来源:荆楚网   王传合

  近十年来,央企人事改革一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央企高管任命制度改革再次凸显了紧迫性和必要性。由于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央企人事管理仍存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央企高管异化成特权阶级,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行政化的人事任免制度势在必行。(1月16日《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央企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央企占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和政治资源, 在信贷资金、能源资源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高管享有特殊的权利和待遇。正因为如此,国企高管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格外引人注目。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央企虽然逐渐实施了去行政化措施,包括取消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等。但从整体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国企在内部治理结构,资产管理,人事任免等方面,与市场化要求相去甚远,行政化沉疴痼疾难以根除,制约了央企快速、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国有资产的配置偏离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央企尚不具有完全独立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另一方面,对央企高实行管任命制,加之对管理者监管乏力,助长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由于行政化的惯性思维,使得政府行为企业化,阻碍了央企市场化的改革。

  有鉴于此,国企高管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对央企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产管理、人事任免诸多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管理企业,对央企高管聘用实行市场化运作,不拘一格选人才。通过拓宽选人视野,公开招聘央企高管人员,推进央企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管人才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培育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为央企推行激励约束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经营业绩和绩效为导向,推进全员考核,分类考核,形成企业高管薪酬能升能降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实行奖罚分明的奖励制度和财产损失赔偿制度,尤其是对未尽职守、渎职失职和不作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央企高管,要给与严厉的经济、行政和刑事处罚。

  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央企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水平,切实担负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重任,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沉疴速治背后是职责的缺失    2014年12月29日
  • ·马红漫:乡镇债务沉疴亟待化解    2014年08月20日
  • ·“替检”背后的社会沉疴    2009年12月12日
  • ·卡马乔带不走中国足球的沉疴    2013年06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