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原本是上班族们最期待的一天。但昨天这个周五,却成了众人齐声吐槽的日子——根据此前公布的2013年放假安排,从本周五到下周五,很多单位的员工都需要连续上8天班。在腾讯微博的在线调查中,多数网友都用“惨绝人寰”形容此次调休,还有网友戏称“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
元旦三天小长假刚刚结束,有不少人还刚从旅途归来,大家在节后上班时情绪不高,完全在情理之中。其实,类似的抱怨言论和不情愿情绪,几乎在每次节假日之后都出现过。但这一波吐槽的特殊性在于,即将连续工作八天的残酷现实,不仅让上班族们倍感压力,也会让人觉得之前的休假实质上是“形式上的福利”。
这个“坑爹”的上班安排遭吐槽,完全是周末调休惹的祸。目前这种上五天班休息两天的工作制度,是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它在工作与休闲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既不会影响各行各业正常运转,也符合劳动者的生理习惯。调休则人为地破坏了这种平衡,这也正是很多人在周末上班时效率低下的原因。
事实上,“连续上班八天”只是调休制度在2013年首次“发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放假安排,今年全年的29天假期中,“真材实料”的假日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从周末“挪假”而来的。这种安排看似对全年的休息时间进行了总量控制和宏观统筹,实际上却会因为不够人性化而让人们有所反感。
休假是与每个劳动者密切相关的公共福利,也是一种法定权利,但客观来说, “中国式假期”的特色是数量少质量低。根据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公司美世发布的《全球雇员应享假期》报告,中国雇员的假期数量排在62个被统计国家里的59名。如此惨淡的现实,与我们国家假日安排制度不够科学、不够人性化有关。
有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公众的吐槽并非有意给政府部门添堵添乱,而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民意表达和政策反馈。这些吐槽中有少许情绪化甚至极端化的言论,但也有不少富有民间智慧的意见与建议。例如,网友建议大家通过巧休年假的方式“拼接”小长假,就很具有可操作性。公共政策决策者应该善待这种民意表达的新形式,善于从这些舆论中打捞有价值的声音,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
享受充分的休息和休闲,是为了更持续的工作能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一而再再而三的调休,只会让各个单位和劳动者饱受折腾,让公共福利“口惠而实不至”。中国劳动者的假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是制定节假日安排时必须考虑的“现实国情”。从此起彼伏的吐槽声中,我们能够感知公众要求改革节假日制度的共识,希望决策者也能善待这其中的民意,让节假日安排更灵活、更人性化。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