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稳中求进”?

2012年11月07日 08:36   来源:文汇报   周锦尉

  现今全球经济减速,这一波金融危机还在发作。进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经高速增长后,中长期也面临减速,“保七稳八”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增长战略。当经济下行时,各种压力很大,关键在于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做法总结好、坚持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其发展状态已被全球人士赞誉,其中主要就是GDP“增速”32年年均增长10%,创造了奇迹。

  然而,现今全球经济减速,这一波金融危机还在发作,主权债务的困局难解,依然成为众人的“闹心事”。有专家解析:全球进入近现代“第三轮萧条降速期”。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是在经历1873-1879年的经济恐慌后,进入通货紧缩和市场不稳定“大萧条时期”;第二次是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大量失业人员无法舒缓,美欧的经济衰退达到30%-50%。但至2006年以前,虽时有一些经济危局和调整,一直没有出现过大周期调整或者大萧条。2007年下半年至2009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至今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已经不是小周期调整和一般性衰退,而是持续时间长、辐射范围宽、付出代价大的大周期调整。如今,美国经济在进入二次“探底”,内需收缩,对中国进出口都将减速;欧洲除德国外,经济都处在慢性衰退的下坡路上。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处在衰退漩涡中心,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希腊和西班牙在20%以上。

  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稳中求进”

  进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经高速增长后,中长期也面临减速,步入了“8%”为中轴的中速增长时代。今年“两会”,我们主动调低了GDP增速,为7.5%,上半年实际为7.8%。投资方面,国内资本流动性降低,外资流出。随着欧元、英镑贬值,中国海外资产的风险也在加大。当然,世界经济衰退有利于降低原材料进口成本,降低输入性通胀风险,预留出空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但是,我们的年度GDP增长率也不能低于7%,低于临界值,将会加大失业和社会不稳定压力。“保七稳八”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增长战略。

  上海正在努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前一段的实践效果被各方人士所肯定。而当经济下行时,各种压力很大,关键在于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各方有决策权的部门和人士应继续作出符合良好“走势”的对策来,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做法总结好、坚持好。

  重要的是“增量”的选择和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成功、获得老百姓的认同的主要表现,一个角度观察,可视为“两个本领”的提升:一是对“存量”的合理处置和安排,即审时度势做好“减法”的本领;二是对“增量”的寻觅和开发,即切切实实做好“加法”的本领。这“两个本领”的基点,都是“一切从人出发”。以“存量”减少(减产、减员)、盘整、蜕变(保存精锐部分实现“突围”)来说,上海曾经历原纺织行业的改制,55万纺织员工只剩9万,此“凤凰涅槃”的案例,写下“壮士断腕”的浓重一笔。

  重要的是“增量”的选择和开发,这里集中体现执政者的眼光、魄力和智慧,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如何做到决策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加以创新驱动。

  比如,过高的房价已经使老百姓“望楼兴叹”,观政府行动是着眼“两手抓”的,一是坚决遏制房产的投资需求,控制高房价;二是启动实施的保障房建设。据统计,保障房这块占全部房产市场的五分之一强,是很重要的“增长极”,把“好事办好”,是民生工程。

  又如汽车生产,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支撑点之一就是“四个轮子”。我们也一样,汽车业发展,这些年迅猛异常,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亿辆出头,每千人占有已有77辆,即使感觉“车的拥挤”,汽车业发展还存有空间。这又是一大块“增量”,这里的规划、交通管理、停车位的布局安排,都是“大文章”。上海市政府已出台淘汰高能耗高排放汽车的方案,上海通用选择“绿色”路子、发展环保汽车等,都是很好的决策。

  “增长极”的提升与“四个依赖”的减少

  再拓展视野,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充沛,在于“增长极”的设置和开掘。改革开放、尤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上海发展的大的“增量”是持续不断的,从浦东开发开放,到承办上海世博会,再到如今的世博会地区、黄浦江两岸、虹桥商务区、迪士尼、临港、前滩等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都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极”。最近,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再次强调,稳增长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只有稳增长才能稳就业、稳财政,只有稳增长才能稳民生、稳社会。的确,在GDP考核压力减弱的今天,我们只有在经济发展,包括结构调整、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等方面不断进步,才能借助我们的财政收入较为丰厚,多年来增幅持续高于GDP增速的种种能量,在减税、老百姓增加收入、民生工程等方面再多“着力”一点,再多做一些“增量”,从而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同心同德。

  “减”的文章也有不少。在“十二五”开局之际,上海提出减少“四个依赖”,即减少经济对重化工业、投资拉动、房地产和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这些方面增幅都有下降,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达16.4%。然而,人们深知,做“减法”要“割肉”,就会有“阵痛”。创新转型中,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中减员转岗,是费力的活儿,须常做常新,更人性化些。因涉及群众的直接利益、现实利益,处理各种大大小小“变局”中须特别当心。归根结底,我们所做的一切,首先考虑的都应当是民众的冷暖、得失,要让老百姓认同、满意、高兴,进一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