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一生的好习惯

2010年10月03日 13:22   来源:人民网   王同旭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我大概14岁开始织布。我记得那时我的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家里还专门为我做了一个凳子。17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给木工班扫刨花,当时有个木工工长,名叫王锡田,他说我很灵巧,让我学木匠。我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

  我没读过几天书。说我是上了6年小学,实际上由于家境贫寒、要干很多农活,那6年学也是断断续续。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总能想方设法借来看。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才十几岁,母亲叫我担两捆楂子去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头儿在卖一套书,书的名字叫《巧合奇缘》。我一问价钱不贵,就用卖楂子的钱买了这套书,很高兴地回家了。到家之后,母亲问我油条在哪里,我说钱买书了,母亲非常生气,说过年没有油条,怎么包饺子。她拿起笤帚就打,我光着脚往外跑。腊月三十晚上,屋子外面很冷,我有个当家大嫂把我叫到她家,用被子给我暖脚。夜里,母亲还是把我找回去了,她拉着我的手,掉着眼泪说,妈妈知道你喜欢书,喜欢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由于学习底子太差,我几十年来一直在补课,有时简直是“恶补”。我一生为学习所付出的艰辛,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我很早就当了劳模。劳模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多干、吃亏几乎成了劳模的缩影。我至今还记得张百发同志当时作报告讲的一句话,叫“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我是一个劳模,还是一个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那时的工棚是通铺,你要在工棚里点灯看书,别人就没法睡觉。夏天比较好办,冬天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到路灯底下去学习。

  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成了我一生的习惯。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无用的时间,包括零碎时间。每次睡觉以前,我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的若干篇讲话、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摘自《务实求理》 作者李瑞环)

  李瑞环从一个普通的木匠,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这个过程中,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生机遇方面原因,更是他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不断积攒实力的结果。其中,科学管理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种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无论高低贵贱,一年都是365天,一小时都是60分钟,一分钟都是60秒,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官大,你的钱多,你的貌美,而多给你一天、一分甚至一秒。你不理时间,时间也不会理你;你糊弄了人生,人生也会糊弄你。新时期,新形势,世情、国情复杂多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内存不足、知识匮乏、“本领恐慌”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一个官员来说,读书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过。时间不够,怎么办?最笨、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挤”,从娱乐和休息中挤点时间去学习;事务较多,怎么办?最笨、最管用的办法就是“钻”,从工作和应酬中腾出空间去思考。想学,就能想出办法、挤出时间;不想学,总能编个理由、找个借口。关键是有没有这个“心”!

  从李瑞环的身上,我们不光学到了高尚的价值观,还学会了管用的方法论。(王同旭)

(责任编辑:侯彦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