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创新思维方法及本质特征

2010年09月02日 13:53   来源:人民网   

  毛泽东始终重视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与倡导,是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光辉典范。他的创新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创新,在科学预见中创新,在调查研究中创新,在学习和借鉴中创新,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中创新。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是毛泽东创新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很多方面前无古人,是一个异常艰辛的探索与创新过程。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始终重视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与倡导。20世纪30年代,他先后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和方法论著作。在40年代前期,他又将整顿学风列为当时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目的就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方法问题”,那时他和大家一起学理论讲哲学,即是“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建国后,他对哲学和方法论的研究与关注丝毫没有减弱,常常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谈论问题,并致力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和善于创新,这是毛泽东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破解种种难题,摆脱重重危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毛泽东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一定是对前人正确思想的继承,更是对前人错误或过时思想的纠正与超越。毛泽东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作为观察、考虑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锐利武器,但同时他又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地理解和搬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他是站在中国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在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出新的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论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1960年毛泽东讲过一段话很透彻,他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他特别指出,“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①不惟书不迷信权威,善于将马列理论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种结合中不断形成新论断、开拓新局面,这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及时预见形势发展的新趋向,在科学预见中创新。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领导者要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要看得远,有预见,当新事物“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对于重要问题没有预见,“如果犯了错误就不得了”。②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吞并中国,国人中亡国论与速胜论一时甚嚣尘上,毛泽东则拨开迷雾,科学分析、准确预测了国际环境与中日双方主要因素的消长变化及战争发展趋势,提出了胜利是中国的,战争是持久战的结论,为我们战胜日寇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当时全国胜利在即,我们党将要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在会上不仅指出了这种胜利的伟大意义,同时也预见了我们将要面临的困难和艰巨任务,告诫全党要做到两个“务必”。这些预见和告诫非常及时、必要,它不仅使大家在精神上为迎接全国胜利和展开新中国建设作了准备,而且成为我们关于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预见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旧过程的终结,也就是新过程的开始,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也是互相转化的。因此他不为眼前的逆境或顺利形势所迷惑,总能及时准确地预见形势发展的趋向与转机,形成新思路,做出新决策,推动事物朝好的方向转化。

(责任编辑:侯彦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