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百科 > 正文
中经搜索

建设世界城市不能重蹈旧辙

2010年06月12日 14:41   来源:北京日报   吴季松

  世界城市是世界主流人群在心目中的一种感受,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三“地”标准:一是国际旅游者的目的地;二是跨国公司办事处的选择地;三是国际组织官员退休后的居住地,如大多数国际官员退休后首选在巴黎居住。这三条不仅是客观的评价标准,更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北京的不足之处,主要并不在人均GDP、高楼大厦和环形道路方面,而在生态和人才方面。

  首先,北京尚没有一个良好的水系,今天永定河已断流,潮白河2007年也首次出现断流,大片湿地已不复存在,村前池塘已绝迹。所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大大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恢复地下水位,恢复断流的河流、干涸的湿地和消失的池塘,建成北京自己的水系。

  其次,北京在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方面已达到要求,但目前尚无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组织总部。建议全力做工作,争取已有北京办事处的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总部在京落户。同时,应以世界城市的理念设计、建设好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中可能的国际高端会议会址。

  北京还没有世界影响的英文报纸和英文电视台(包括设在北京的);极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国科学院院士和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等世界知名的科技文化人士居住。北京尚无较具规模的京籍世界文化名人纪念馆,也没有一部以北京为背景的世界著名小说或剧目。建议先把香山的曹雪芹纪念馆建成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纪念馆。

  同时,北京在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其他世界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不能重蹈旧辙,要有所创新。

  第一,不能“摊大饼”式的无限扩张。像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都有盲目扩张后不得不收缩的教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浪费和社会动荡。

  第二,不能重复“好区”和“差区”的建设模式。纽约、伦敦和巴黎在其世界城市建设中都采取了“好区”——豪华住宅区和“差区”——贫民区区别发展的建设模式,然后再做调整,如纽约的哈莱姆区、伦敦的东区和巴黎的18区。北京的世界城市应尽可能均衡发展,减小区域差别,逐步消灭“城中村”,并特别注重城乡结合部的发展。

  第三,保护传统文化老城区。北京内、外城老区现存老建筑仅余不到40%;原有胡同3000多条,现已不足500条。因此,应借鉴巴黎经验,遵循“分级保护、展现旧貌;逐步维修、修旧如旧;保持外观、内部改造”的原则加以保护,不能大拆大建。

  第四,避免城市核心区“空心化”的反复。在巴黎、伦敦和东京的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都发生过核心区老城“空心化”的现象,巴黎的核心区人口最少时仅200万。随着公共交通的改善和房价趋于合理,现在这些城市都发生了回迁的现象,应避免这种带来经济损失和居民不便的反复。

  第五,加强文化包融性,避免新建宗教、民族区域。纽约、伦敦和巴黎在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都形成了宗教和民族的聚集区,这本来与世界城市的理念是相悖的,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现在这些城市都在努力改变,北京应该借鉴。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侯彦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北京离世界城市还有多远    2010年06月12日
  • ·世界城市并非一成不变    2010年06月12日
  • ·广州可成全球“第二层次”城市    2015年01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