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受到了重视,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最新成果的介绍和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艰巨。在某些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仍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当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盲目崇拜和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联系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偏见、误解,构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使它真正成为经济学科各个应用分支的理论基础,真正保持和巩固马克思经济学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地位。
那么,在新时期应当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呢?我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以及以这一根本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分析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则,包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经济制度的性质,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等。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P742)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运用于具体的经济分析,具体化为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得出与时代和国情相适应的符合实际情况和要求的经济理论。
2.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热衷于赶时髦、炒热点、追风潮的短期化倾向,“玄、虚、浮”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性质、特点、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所有制理论、价值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理论、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公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等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缺乏基本规范。基本理论的薄弱必然会导致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会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当前必须加强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和基本分析范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新发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等。对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要注意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但不能脱离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文献,因此,还要加强《资本论》以及马克思经济学其他文本和手稿的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工作,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3.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活的源泉,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但又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在具体问题上的一些具体观点,尤其是在具体问题上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形成的一些具体认识。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敢于正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论断、观点以至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当代新的现实,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矛盾、新特点和新趋势,研究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生态和环境等新的问题,研究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借鉴自然科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要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不断变化的新的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大胆进行创新,提出新的概念和范畴,建立新的阐述体系和新的分析工具,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化。
4.坚持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言人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与以往任何学说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无产阶级解放而产生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科学性与阶级性是高度统一的。列宁曾经说过:“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实际上,这里直接地提出理论的任务、科学的目的就是帮助被压迫阶级去进行他们已在实际进行的经济斗争。”[2](P83)如果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没有这种立场或者把立场放到其他方面,而忽略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失去了它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必须牢牢站稳和站正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面向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真正坚持和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才会永保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