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有形之手”推一把,让“无形之手”发挥力量。而我国许多地方常常是政府首先兴奋,接着马上就搞个“路线图”,结果搞成了“政绩工程”。
近段时间,省里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干部培训。培训中进一步强调了我省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除了继续强调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之外,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广东在升温,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在行动,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特别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的巨大“阵痛”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目前,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争分夺秒,因为这已成为一场“国际竞赛”,一旦战略制高点被占,我省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正是基于这种竞争态势,省委、省政府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际视野,这也是中央的要求。问题是,各级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具有国际视野?
首先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努力做到“知己知彼”。现在虽然各国都在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各国确定的发展内容却有同也有异。比如美国,特别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日本则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而英国将重点放在了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等方面。之所以如此选择,一是由于已经有了发展这些新兴产业的基础条件,二是由于在过去既有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短板,需要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弥补。目前我省也基本确定了高端电子产品等若干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这些选择是否合适?其发展的重点又是什么?只有对世界各国和我国,特别是对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框架及框架成因都了然于胸,我们才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确定上,不断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具有国际视野,还需要在推进的方法上努力做到“知己知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既有产业发展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现代科技前沿成果与产业的融合,后者是既有成熟技术与产业的融合。由于现代科技前沿成果大多还并不成熟,其能否产业化,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都是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成功同样也具有巨大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只想到其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而不考虑其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失败。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法上,大多采取政府出面制定发展战略方针推动,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贴的做法。如日本就制定了所谓的长期发展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韩国则制定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这些方针或战略大多是指南性的,对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中哪些是发展重点、哪些是关键技术、这些重点和关键技术开发的任务由哪些企业来承担,大多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市场之手”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作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发达国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有形之手”推一把,让“无形之手”发挥力量。与此相对,我国许多地方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常常是政府首先兴奋,接着马上就搞个“路线图”,内容细到对关键技术、重点领域、攻关企业、何年何月形成多大规模等都规定明确,仿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全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由规定的企业”完成的一场竞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忘在了脑后。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干脆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其结果常常是搞成了“政绩工程”。
按照我省部署,近期已将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三个新兴行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希望我省这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具有国际视野,在找准发展方向的同时,让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而不是让一方取代另一方。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