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浙江宁波一企业向350名员工发放了每人500元的“敬老金”礼包。据悉,这是公司专为员工父母准备的新春贺礼。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外务工,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公司给员工父母发福利、送祝福,让他们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见1月21日《宁波日报》)
给员工父母发春节“敬老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福利,更具有深远意义。
从企业角度看,这一行为展现出了企业善待员工及其亲属的人文情怀和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还在于它的社会声誉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相关企业连续14年向员工父母送关怀,是企业社会责任感、价值观乃至传统孝道与礼义的体现。在当前众人不吝赞美“别人的公司”的语境下,这样充满温情的企业更容易引才、留才。
从员工角度看,在外务工往往一年到头难以回家与父母团聚,企业给父母发春节“敬老金”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员工与远方父母的某种情感,形成一种精神慰藉。员工与父母共享这份喜悦,将思乡思亲的情感外化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无疑会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对社会来说,企业发放“敬老金”做法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不论是涵养现代企业发展理念,还是传承中华传统孝老爱亲的文化,一个节日红包,承载了很多智慧。比如,此前有个别企业因不批准员工回乡奔丧的假条而广受诟病,有的企业盲信加班文化,想方设法让员工“自愿”在节假日加班……牺牲员工的精神诉求、尊严、健康以及合法权益的企业,显然“失道寡助”。新闻中的这家企业之所以连续十多年给员工父母发红包,正是看到了“礼轻情意重”的分量和价值。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氛围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值得更多企业借鉴学习。比如,为员工父母提供健康体检、旅游机会或者养生礼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