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莫开伟认为,在揽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应加快转变经营理念,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可盲目追求存款规模扩张,而是要注重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控制,确保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开年以来,大额存单市场热度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密集发行2025年首期大额存单产品。其中,多数银行发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在2%以上,最高可达2.95%;同时也有部分银行仅发行了1年期或以下等较短期限的大额存单。
年初是银行制定全年业务计划的重要时间节点,部分中小银行密集发行大额存单,主要是为一季度信贷投放旺季到来进行资金“预热”,以实现“开门红”。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存款市场份额小,竞争地位相对弱势,期望借助发行大额存单这一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尤其是,受企业分红、年终奖发放及部分理财产品到期等因素影响,年初市场资金面一般较为宽松,也为大额存单顺利发行创造有利条件。
大额存单相较于普通定期存款,其利率通常更高,对追求稳健收益的客户具有较大吸引力,特别是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传统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大额存单、通知存款等产品成为投资者的首选。对银行而言,大额存单的资金流动性较低,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资金池,并通过甄别优质客户群体,提升客户忠诚度和综合收益。在利率市场化和存款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大额存单已成为中小银行揽储的关键工具,有效平衡了客户利益和银行发展。
尽管大额存单成为中小银行揽储利器,但属于阶段性的促销行为,这种揽储方式会给自身的净息差带来压力。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下滑至1.53%,处于历史低位。在此情况下,大额存单利率上浮的“天花板”也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