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前教育法草案三次审议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其中,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歧视、虐待儿童等行为明确了相关处罚决定。情节严重的,或被终身禁业。
体罚、虐待儿童,危害不容低估。1998年,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了“国际不打小孩日”活动。这个名字看似戏谑的节日,实际上非常严肃,目的是提高人们反体罚的意识,认识到体罚的危害。眼下,已有无数研究表明,长期被体罚的孩子,“双商”的成长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且往往“年龄越小、伤害越大”——身上的伤口或许早就愈合,但心灵的创痕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这也是多数国家都对儿童体罚行为采取高压态势的原因。
对于体罚、虐待儿童的恶劣行径,我国法律一直很重视。早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就对虐待罪新增一条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拓宽了虐待罪的惩罚对象,直接加大了对儿童的保护力度。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强调相关教职人员“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然而,由于现有法律针对学前教育中存在体罚儿童等行为的定性较为模糊,且处罚力度相对有限,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如今,学前教育法草案明确“终身禁业”,再次释放对体罚“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展现出守护儿童身心安全的坚定态度。
当然,要根治学前教育中频发的体罚和虐待问题,除了要亮出“一次体罚或被终身禁业”高压线之外,还要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法落地,强化监管与规范、依法治教。同时,也不能忽视背后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现实中,由于待遇不高,幼师队伍常常难以留下专业人才。又因缺人,不得不降低门槛,招聘一些未接受过专门培训、缺乏职业素养的幼师和保育员。这也是导致儿童被体罚、虐待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要想方设法将教育资源往学前教育倾斜一些,留住人才、吸引人来。把幼师队伍建设好,严管之余,也不妨多些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