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老伴是豪门》《人到五十,闪婚霸总》《团宠老妈惹不起》……近月来,内容指向中老年的微短剧“异军突起”,频频登顶短视频热度榜单,为银发群体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娱乐天地。然而,随着诸如“父亲因刷短剧不慎刷爆银行卡”“爸妈两个月内充值高达4000元观看短剧”等事件频发,老年人群体中日益凸显的数字成瘾问题,正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议的话题。
老年人沉迷微短剧,一方面是因为退休后生活无聊,短剧成为了他们消磨时间的重要工具。且部分老年人退休以后社交活动减少,社会参与感低,他们正是通过观看微短剧,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层,增强群体之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这些剧情紧凑、反转不断的短剧,以贴近中老年人的生活情节和“先惨后爽”“隐瞒豪门”的叙事模式,直击老年人的情感共鸣点,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无论是“老年霸总”浪漫爱情故事、“母爱无声”温暖亲情故事,还是“婆媳矛盾”的生活琐事,都能够让老年人在观看中找到一种精神慰藉和释放。
然而,中老年微短剧背后复杂的消费套路却不得不让人警惕。首先是大数据将老年人牢牢困在中老年微短剧的海洋中,让他们被精准营销,引导付费。其次是创作公司为了提升曝光量,在投流的过程中将虐点“拉满”,攒足“反转”悬念,吸引老年人继续看下去。更有不少微短剧小程序利用老年人网络支付不熟悉,对网络数字产品判断力较弱的特点,把戏剧性片段与“1元解锁全集”“9.9元七天畅享全集”等诱人标签相结合,在短视频平台上大肆引流,诱导老年人跳转到其他平台继续付费观看,再通过复杂的充值规则,例如首月0.9元,但到期后自动续费扣款19.9元的续费模式,以及其他种种诱导性消费设计,使老年人在浑然不觉中陷入了过度消费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