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是"暖心小事"更是"关键大事"

2024-07-31 15: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据报道,截至2024年7月,我国至少有14个城市已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希望通过平台、社区、物业共建共治,为外卖骑手打通“最后一公里”。

  “外卖员进社区”不应成难题

  “外卖员能不能进社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些年,随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很多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外卖员电瓶车禁入等制度。骑手在小区迷路导致送餐超时、车辆随意停放导致交通堵塞、与小区物业保安发生冲突等事件屡次成为新闻热点。【详细

  我们知道,一些社区对外卖骑手的出入进行严格管理,并非刻意刁难,而是出于维护居民安全和社区秩序的考虑。但是,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相比一“禁”了之,这中间可以也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详细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是共赢之举

  在骑手友好社区,“友好”不只体现在出入便捷上,还在于为骑手们解决了诸多问题、提供了多种贴心服务——停不了车,社区为他们开辟了专门的停车场;找不着路,社区设置了骑手友好地图和醒目的楼牌号;歇不了脚,附近的“小哥加油站”就能提供休息、充电、娱乐等服务,还能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如此一来,社区井然有序、外卖快捷便利,物业的管理更科学高效,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也随之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骑手友好社区的“友好”是惠及多方的,也是一种共赢。【详细】 

  让骑手进小区,畅通的不仅是一扇门,还是基层治理的一个堵点。能不能进、怎么进出,这涉及物业、骑手、居民等多方利益诉求。各地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过程中,可以形成属地主管部门牵头,平台企业、物业公司等多方共建的良好机制,还可以积累基层治理人性化、精细化、多元化的有益经验。【详细】 

  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融入城市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外卖骑手或许是外来务工者。以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来善待这些“赶时间的人”,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和担当。让骑手们真正感受到被正视、被尊重、被需要,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工作也能更有干劲儿,生活能更加幸福。这样的“双向奔赴”,也正是“骑手友好”的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期待各地因地制宜、灵活施策,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融入、服务社区,为城市多增添一份温情。【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人民网、中工网) 

  V视角:

  @不甜氧气:100个小区对大城市来说的确有点少,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后期可以增加试点范围,老小区和新小区的管理模式也不同,还是得因地制宜。

  @大橘狸的皮卡丘:希望能多探索兼顾社区秩序、用户体验、骑手便利的综合治理方案。

  @壁花少女:我们这推出的“外卖地图”就对外卖骑手们很友好。

  @一抹阳光:这种举措真是用心了,我觉得物业公司可以先从这种小举措开始提高服务水平。

  @你在听我唱歌给你听:大热天的,外卖小哥有乘凉的地方了,也不用乱停车了。

  @魔都linda:非常棒,愿全市有更多的暖心友好社区。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听上去是一个新概念,但做起来无非是“老法子”:完善门牌楼栋标识、划定骑手专用停车区、建设骑手驿站……这些举措难度不大甚至有些“不起眼”。然而,当这些“暖心小事”积累起来,就会成为改善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生存环境的“关键大事”。与骑手友好,城市一定会更友好。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是"暖心小事"更是"关键大事"

2024年07月31日 15: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据报道,截至2024年7月,我国至少有14个城市已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希望通过平台、社区、物业共建共治,为外卖骑手打通“最后一公里”。

  “外卖员进社区”不应成难题

  “外卖员能不能进社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些年,随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很多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外卖员电瓶车禁入等制度。骑手在小区迷路导致送餐超时、车辆随意停放导致交通堵塞、与小区物业保安发生冲突等事件屡次成为新闻热点。【详细

  我们知道,一些社区对外卖骑手的出入进行严格管理,并非刻意刁难,而是出于维护居民安全和社区秩序的考虑。但是,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相比一“禁”了之,这中间可以也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详细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是共赢之举

  在骑手友好社区,“友好”不只体现在出入便捷上,还在于为骑手们解决了诸多问题、提供了多种贴心服务——停不了车,社区为他们开辟了专门的停车场;找不着路,社区设置了骑手友好地图和醒目的楼牌号;歇不了脚,附近的“小哥加油站”就能提供休息、充电、娱乐等服务,还能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如此一来,社区井然有序、外卖快捷便利,物业的管理更科学高效,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也随之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骑手友好社区的“友好”是惠及多方的,也是一种共赢。【详细】 

  让骑手进小区,畅通的不仅是一扇门,还是基层治理的一个堵点。能不能进、怎么进出,这涉及物业、骑手、居民等多方利益诉求。各地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过程中,可以形成属地主管部门牵头,平台企业、物业公司等多方共建的良好机制,还可以积累基层治理人性化、精细化、多元化的有益经验。【详细】 

  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融入城市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外卖骑手或许是外来务工者。以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来善待这些“赶时间的人”,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和担当。让骑手们真正感受到被正视、被尊重、被需要,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工作也能更有干劲儿,生活能更加幸福。这样的“双向奔赴”,也正是“骑手友好”的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期待各地因地制宜、灵活施策,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融入、服务社区,为城市多增添一份温情。【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人民网、中工网) 

  V视角:

  @不甜氧气:100个小区对大城市来说的确有点少,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后期可以增加试点范围,老小区和新小区的管理模式也不同,还是得因地制宜。

  @大橘狸的皮卡丘:希望能多探索兼顾社区秩序、用户体验、骑手便利的综合治理方案。

  @壁花少女:我们这推出的“外卖地图”就对外卖骑手们很友好。

  @一抹阳光:这种举措真是用心了,我觉得物业公司可以先从这种小举措开始提高服务水平。

  @你在听我唱歌给你听:大热天的,外卖小哥有乘凉的地方了,也不用乱停车了。

  @魔都linda:非常棒,愿全市有更多的暖心友好社区。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听上去是一个新概念,但做起来无非是“老法子”:完善门牌楼栋标识、划定骑手专用停车区、建设骑手驿站……这些举措难度不大甚至有些“不起眼”。然而,当这些“暖心小事”积累起来,就会成为改善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生存环境的“关键大事”。与骑手友好,城市一定会更友好。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