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牌更清晰可见,道路指引牌明确,送单至少能节省15分钟。”从供外卖员临时休息的“骑手驿站”,到专门设置的停车区,再到细致标号的楼栋门牌……一个个暖心举措,让外卖员切实感受到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变化和便捷。
“外卖员能不能进社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些年,随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很多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外卖员电瓶车禁入制度,使得骑手在小区迷路导致送餐超时、车辆随意停放导致交通堵塞、与小区物业保安发生冲突等事件屡次成为新闻热点。
如何解决外卖骑手“进小区门难”,让居民在生活便利和社区治安中找到平衡点?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推出系列举措,落地“骑手友好社区”“小哥码”“一望到底”等项目。截至2024年7月,至少有14个城市已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基层服务不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还触动了消费者的便利感、安全感,使居民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到服务更贴心。
因此,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具体措施上突出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一方面给社会治理增加了人情味儿,改善了消费者、外卖员和物业管理之间的矛盾点;另一方面,展现社会治理创新精度,个个困难逐一破解,打出一套暖心赋能“组合拳”,为骑手、站点、社区搭建了促进共商共建的平台。同时,鼓励骑手积极参与社区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促进骑手友好氛围在全社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