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24日《法治日报》报道,截至2024年7月,我国至少有14个城市已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供骑手临时休息的独立区域、贴心放置的水和饮品、细致标号的楼栋门牌号、封闭小区为外卖骑手打通“最后一公里”……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切实感受到骑手友好社区给骑手们带来的变化和便捷。
如今,外卖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看似“像风一样自由”,其实常常被卡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小区不让进、楼号不好找、电动车无处停、电梯不能坐……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增加了骑手的工作难度,也降低了外卖的配送效率,影响了顾客的服务体验。
一些社区对外卖骑手的出入进行严格管理,并非刻意为难他们,而是出于维护居民安全和社区秩序的考虑。但是,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相比一“禁”了之,这中间可以也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为解决这一问题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平衡点。在这里,“友好”不只体现在社区的便捷出入,还在于为骑手们解决了诸多“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多种贴心服务——停不了车,社区为他们开辟了专门的停车场;找不着路,社区设置了骑手友好地图和醒目的楼牌号;歇不了脚,附近的“小哥加油站”就能提供休息、充电、娱乐等服务,还能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如此一来,社区井然有序,外卖快捷便利,物业的管理更科学高效,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也随之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骑手友好社区的“友好”是惠及多方的,也实现了一种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