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政府南海政策“激进化”伤己害人

2024-06-27 07:30 来源:环球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菲政府南海政策“激进化”伤己害人

2024年06月27日 07:30   来源:环球时报   葛红亮

  观察当前菲律宾马科斯政府的南海政策,明显已呈现出高度“激进化”的特征。作为一个政策的结果,中菲6月17日在仁爱礁邻近海域再度发生对抗,其间双方船艇多次发生碰撞,人员异常接近并发生对峙。笔者认为,对抗的再度发生及烈度提升,其根由正是菲政府南海政策的“激进化”。

  一来此次对抗的发生,直接导火索在于菲律宾违背承诺,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建筑材料和武器弹药等物资,以借此长期侵占仁爱礁;二来菲律宾此次行动由菲武装部队直接主导,而非海警主导,是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激进化”程度再提升的重要展现。事后菲律宾方面的表态反复——先是说“可能是误会或意外”,而后又认为“不是误会和意外,而是中国蓄意阻止菲律宾执行任务的行为”,则向外界表明菲政府南海政策并无改弦更张的意思,其也将继续在地区局势中伤己害人。

  不同于前任,马科斯政府已经在南海问题上通过一系列行动,展现出对华强硬的姿态和立场。

  笔者认为,“引狼入室”是菲政府南海政策“激进化”首要的表现。这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强化菲美军事同盟关系,向美军进一步扩大军事基地开放。目前美国可在菲律宾使用9座军事基地,涉及到海军、空军、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等多军兵种,而美国也借此加倍扩大了在南海周边的军事存在;其二是菲律宾对外交往、军事与安全合作“阵营化”加剧,在美国“印太战略”引导下已融入且形成“美日菲三边合作”,菲律宾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也正在加紧“访问部队协议”的商讨与签署。

  大肆开展“运补秀”是马科斯政府在南海奉行“激进化”政策和不断挑起事端的第二个表现。中菲原本就仁爱礁局势管控形成“君子协定”,但马科斯政府不仅破坏约定,而且利用“运补秀”在仁爱礁、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一再挑衅制造事端,这已成为当前南海局势一再升温的直接导火索。

  此外,菲律宾还打出“生态牌”“环境牌”,企图再一次滥用国际法。6月14日,菲方还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划定南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申请,妄图在联合国和国际舆论中形成对华新的强硬攻势。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的“激进化”转变在多个层面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一,损害了菲律宾国家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从发展的角度看,以菲律宾北部的卡加延省为例,菲美新版防务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这是30年来美国首次在菲律宾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存在,而且也让卡加延由原本寻求合作与发展的前沿,变成了“前线”。原本让当地受益的中菲经贸、农业、旅游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如今已深受菲政府对华政策的冲击,而卡加延俨然成为当前菲律宾国家发展利益受影响的缩影。与此同时,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的“激进化”已经让菲不自觉地陷入到大国竞争与地区冲突的危险境地。

  在这次仁爱礁中菲摩擦和对峙发生后,国外一些反华人士甚至鼓噪,“美国对此应该做点什么,是时候用行动证明美菲同盟坚如磐石”。然而,实际上,对于美国是否会为菲律宾在南海的“主张”“利益”而战,马科斯自己本人也都支支吾吾。

  第二,损害了地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利益、发展与战略利益。目前,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与菲律宾截然不同的政策,中越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共识,中马也在建交50周年之际就共同推动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命运共同体建设达成一致。可见,以对话与和平方式来管控南海分歧及以此寻求南海地区局势的稳定、和平,既是地区国家实现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地区实现繁荣合作与加强战略共识的需要。

  然而,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激进化”,在很大意义上让菲律宾成为大国竞争与博弈的“代理人”,更让东南亚与南海地区成为矛盾焦点,陷入到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风险之中,而这显然是置地区其他国家安全利益、发展利益与战略利益于不顾的不负责之举。于此而言,推动南海局势稳定、和平不仅具有紧迫性,也需要包括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内的地区国家共同努力。(作者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