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全民禁毒防线,毒品传播土壤才能得到净化

2024-06-27 07:05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筑牢全民禁毒防线,毒品传播土壤才能得到净化

2024年06月27日 07:05   来源:羊城晚报   杨帅

  6月26日是第三十七个国际禁毒日。国家禁毒办近日介绍,2023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万名,缴获毒品25.9吨,同比分别上升12.6%、21%和18%。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89.6万名,同比下降20.3%,我国毒品问题总体可控。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对个人而言,它侵害健康,销蚀意志;对家庭而言,它消耗财富、破坏幸福;对社会而言,它诱发犯罪、败坏风气。年轻人因好奇走上不归路的教训、家庭成员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明星涉毒带来负面示范的危害……都足以令人警醒。毒品绝不是一人一户的小事,而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禁毒工作更是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全国禁毒部门深入开展“清源断流”行动,大力整治突出的毒品问题,全力防控毒品问题反弹风险,进一步创新缉毒战法,推进区域会战,完善跨境执法合作,全面清剿毒品犯罪团伙网络,推动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期间,各地禁毒部门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开展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揭示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严重危害,传播毒品防范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禁毒、支持禁毒、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

  但也要看到,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导致当前的禁毒形势仍然严峻。毒品种类不断翻新,贩毒手段快速变化,境外毒品渗透加剧,为禁毒工作带来巨大困难。“软毒品”“亚毒品”宣称无成瘾性,使不少人放松警惕;部分新型毒品脱掉“摇头丸”“止咳水”等“过时”伪装,披上“笑气”“小零食”“神仙水”“减肥药”等“新外衣”;“互联网+物流”成为走私贩毒的主要方式,呈现出贩运渠道立体化、手段智能化的新特点。这些现象,都对我国的禁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斩断毒品生产、传播的链条,关键是要坚持从严治理,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要将非法种植、制造、走私等源头性毒品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将零包贩毒、容留吸毒等多发案件作为整治常态,将问题严重地区和互联网作为关键对象,不断完善毒品治理体系。同时,要加强禁毒科技研发,优化毒品查缉战术,加强禁毒工作者队伍建设,持续提升禁毒战斗力。针对制毒贩毒的全球性问题,要继续深化跨国跨境联合行动及执法办案,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禁毒合作,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禁毒也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群众是毒品传播的受害者,也应该成为禁毒的参与者、宣传者。由于毒品犯罪隐蔽性强、侦破难度大,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全力支持,是公安机关提高打击精准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是预防毒品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宣传引导,让识毒、防毒、拒毒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毒品传播的土壤才有望得到根本净化。

  今年是虎门销烟185周年。禁毒历史,苦难深重;禁毒之路,任重道远。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便一刻不止。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做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齐心协力,步履不停,我们必能打赢这场禁毒战争。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