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花式整活”,仪式感里是满满的爱

2024-06-24 07:50 来源:光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毕业典礼“花式整活”,仪式感里是满满的爱

2024年06月24日 07:50   来源:光明网   任冠青

  “好有创意的孩子”“这届太会整活儿了”“干了我一直想干却没敢干的事情”……今年毕业季,不少大学生“显眼包”属性大爆发,在毕业典礼上“花式整活”,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最后的深刻记忆。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典礼上,粉嘟嘟的“派大星”博士参与拨穗仪式,老师也面带微笑为其拨穗。这一身搞怪独特的装扮让人忍俊不禁,网友们也纷纷感叹,不愧是“地大物博”的地质大学。在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张同学则在学位授予仪式上掏出酒杯和香槟,与为其拨穗的张言军副校长干杯。张校长虽然很惊讶,但还是笑着一起干了这杯酒。

  仔细了解后,会发现这些“整活”往往事出有因。扮成“派大星”的潘同学,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一个遗憾:他错过了同寝室友夏同学的毕业仪式,而这位好友非常喜欢海绵宝宝,于是潘同学决定将自己打扮成“派大星”,纪念一下难忘的友情。张同学举香槟的理由也充满感性:毕业典礼对他而言是很重要的时刻,他想做一些快乐的行为来庆祝、铭记这一刻。

  高校毕业典礼,本来就是人生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之一。以此为分界点,年轻人从此告别象牙塔,正式迈向社会。而在这一节点,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那些对母校的自豪与眷恋,对同窗情谊的不舍,对老师们的感激,共同汇聚成丰富而生动的情感层次。可以说,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在毕业典礼上费心思“整活”,正是因为这份情感是真挚而热烈的,是自然而然流淌出的。

  作为一场正式仪式,毕业典礼的规范性固然不可或缺。但也要看到,学生们才是这场仪式的真正主角,他们这些无伤大雅而充满幽默的创新举动,应当被包容和尊重。事实上,毕业典礼本就不该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式的。2017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展开的一项调查就显示,74.1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毕业典礼是一生中难忘的经历,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同时也有76.5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毕业典礼应避免“过程僵化,流于形式”。有网友就指出,那种在一个报告厅里,上面是“没有感情的致辞”,下面同学听得昏昏欲睡的场景,才是最应该避免的。

  很多时候,往往正是一些寻常流程之外的个性化表达,让人格外印象深刻。笔者在回顾大学毕业典礼时,已然忘记了当时具体的讲话内容,却对一个环节印象极深。在仪式尾声,学院老师临时“开放”了致辞名额,邀请现场同学即兴上台发言。我还记得几位同学主动上场,有的聊到自己在大学学到了什么,有人“撒糖”分享了在象牙塔里的爱情收获,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现场氛围热烈。

  其实,不管是学校开放毕业典礼上的自由表达环节,还是充分包容并积极参与毕业生的趣味“整活”,这些开放互动本身,也是学校氛围和大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如果说毕业典礼是大学的“最后一课”,那么对新鲜事物的包容和接纳、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