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阳光志愿”系统有望为考生和家长“减负”

2024-06-19 09:37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高考“阳光志愿”系统有望为考生和家长“减负”

2024年06月19日 09:37   来源:羊城晚报   江德斌

  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17日正式上线!平台集成海量数据,详尽的专业库、院校库、就业前景等,免费向千万考生开放使用。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职业心理测评,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倾向。(6月18日光明网)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一边等待分数出炉,一边在商量如何填报志愿。少数“学霸”可能无须费神,大部分成绩处于“中间队伍”的考生,都要仔细分析分数所处区间,斟酌填报哪一所高校、哪一个专业,尽量用足每一分,达到最佳效果,此时,他们急需权威志愿填报服务。教育部推出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不仅免费,还有海量数据、科学分析支持,权威又靠谱,真正是解了燃眉之急。

  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并不了解,第一次接触难免会一脸懵。在以前,学校和教师都会提供免费服务,指导学生填报志愿。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志愿填报的方式也在改变。尤其是在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传统的文理分科已经被打破,在“院校”与“专业”的不同组合方式之下,考生可以填报的志愿更多,有的地方考生可以填报上百个志愿。这增加了填报难度,也令学校和教师束手无策。部分家长为孩子前途着想,开始选择购买机构服务,供需结合之下,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已形成了一个产业。

  在这个产业里,一些机构或个人宣称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从而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动辄数千元、数万元的指导费用,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行业缺乏规范标准,“高考志愿规划师”“权威专家团队”等旗号满天飞,某些机构或个人以营销“套路”诱惑,却未能提供优质精准服务,导致不少考生和家长花了冤枉钱。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说白了,很多志愿填报指导机构并不专业,只不过是利用了信息差,瞄准考生和家长的“刚需”,依靠营销手段渲染焦虑情绪,诱导家长消费。

  “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有教育部的“背书”,数据量大,信息精确,公开透明,有望打破信息屏障,不仅能够减轻考生家庭经济负担,还可缓解心理压力,给考生和家长提供自主填报的选择机会,不再完全依赖于机构服务,从而降低被骗的概率。

  主打免费的“阳光志愿”今年首次发布,究竟有多大的指导志愿填报优势,能否拼得过机构的有偿服务,获得考生和家长的认可,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希望“阳光志愿”能够持续迭代升级,让志愿填报服务更便利、更精准有效,切实为考生家庭减轻负担,帮助考生“圆梦”。

  当然了,免费服务并不排斥有偿服务,对于一些愿意花钱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的家庭,完全可以自主选择机构。各取所需,多元竞争,才能让志愿填报服务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