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性格测试成为就业歧视“新马甲”

2024-06-18 07:19 来源:扬子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别让性格测试成为就业歧视“新马甲”

2024年06月18日 07:19   来源:扬子晚报   唐传艳

  “3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刚做完测试,被通知与意向岗位要求不符,可这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公司”“测试结果显示我缺乏进取心和抗压能力,我觉得不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性格测试被一些企业当成招聘“硬杠杠”,靠谱吗?(6月17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MBTI、卡特尔16PF、PDP、九型人格等性格测试在职场招聘中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面试中加入相关内容,甚至在岗位调整和晋升时也会用到,有企业还提出性格测试不通过一年内不能再投简历等要求。不少求职者调侃,性格测试有可能成为继笔试和面试之后,又一重要的入职测试方式,并且其重要性还在不断提升。

  企业招聘“偏爱”性格测试,有自己的理由。有些岗位对入职者的个人性格有要求,比如搞接待或推销的职工就要性格外向;负责调处纠纷的人就得性格沉稳;负责档案管理的职工就得细心。

  个人性格特点确实可以通过面试来了解,但即使出于特殊岗位选择人才的需求,也没有必要在招聘时一刀切地搞性格测试,更没有必要将性格细分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类型,并机械地认为哪种性格类型适合于哪些岗位。

  性格测试的必要性存疑,但企业仍然乐此不疲,与性格测试可让企业掌握招聘的主动权有很大关系。比如,企业若想拒绝一位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入职,但又不能说出其真实意图,便能以“在性格测试中发现达不到岗位要求”为由拒绝其入职。不仅如此,在岗位调整等方面,性格测试结果的运用也会让企业感到“得心应手”。

  由此看来,性格测试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越来越大。

  招聘时的性格测试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验证,但相关乱象却已值得警惕。即使招聘时允许搞性格测试,但如何测试、结果怎么运用等,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切不可将性格测试的决定权与解释权全都交到企业手中。而且,一些招聘企业进行心理测试、性格测试,还涉嫌侵犯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比如过度套取应聘者的思想、性格、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更有甚者,对应聘者的性别、年龄、星座、地域、血型甚至口音等都有要求,这些就更涉嫌就业歧视。

  根据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条框框限制求职者平等就业。因此,用人单位要把好选人用人“标尺”, 选人用人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提高招聘效率,选到最适合的员工,还要坚持法治导向,依法用工,这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监管部门则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诚信招聘,不能进行虚假招聘、奇葩招聘,不能对应聘者搞就业歧视,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奇葩招聘、虚假招聘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增加他们的违法违规成本。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