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年轻人注重养生有原因,但不必健康焦虑

2024年03月02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如今的年轻人在关心自身健康之余,也不必过度放大健康“焦虑”,甚至将自身健康寄托在“多花钱”上。所有消费者都要切记理性消费,运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落入某些“神药”广告的陷阱。 

  谈到“保健”“养生”,不少人觉得这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套用网上的一句流行语,“保健”“养生”的风还是吹到了年轻一代身上。《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榜单排名中,健康消费跻身消费意愿的第3位。

  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消费实力的提高,无论老年群体还是年轻消费者,都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健康消费渐成“新习惯”。更重要的是,快节奏、长期伏案、频繁加班的职场生活,令不少人“年纪轻轻就力不从心”,不得不引起警觉,开始重视健康。而且,年轻人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本身就对商品和服务的功能性和情绪价值有更高需求,因此,他们主动选择为健康“买单”。

  健康消费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医药产品到保健品、营养食品,从运动健身、休闲养生到健康管理、疾病筛查,健康消费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其领域也在不断细分,不但催生了健康产业的众多新“风口”,而且在刺激内需增长、维护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以来,国家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其广告做出有更为详细、严格的规范,从政策层面对健康消费给予支持,驱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产品、养生服务出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清单”上,虽然反映出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但也透露出一些“健康焦虑”年轻化的趋势。以往,之所以有“保健品坑老年人”的固有印象,是因为不法商家利用了老年消费者的焦虑心态,将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保健食品与非法药品、保健品等混淆,偷换概念进行虚假宣传。而如今的年轻人在关心自身健康之余,也不必过度放大健康“焦虑”,甚至将自身健康寄托在“多花钱”上。所有消费者都要切记理性消费,运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落入某些“神药”广告的陷阱。

  不仅如此,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医疗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各方也应积极行动,以有效的引导和监管,让健康产业更“健康”。比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科普宣传,并适当开设健康门诊,以便于各年龄阶段的消费者获得正规的医学指导。市场监管部门则应对市场上的各类保健、养生产品和服务加强巡查,及时对夸大疗效甚至副作用明显的健康消费产品和服务依法做出处置,不给任何非法机构以可乘之机。

  当前,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这给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要持续推进健康消费产品和服务向高品质、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健康消费市场的“健康”等级,从而开启健康产业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比起花式养生,健康生活更有性价比

     对“贾玲式减肥”不可太迷恋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年轻人注重养生有原因,但不必健康焦虑

2024-03-02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