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打造“未来社区”也好,探索社区治理方式创新也罢,都是为了让居民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让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让居民感觉更平安、更幸福。社区建设唯有久久为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积累新办法、新经验,才能绘就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我国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区。在社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正是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到《“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再到不久前公布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推动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为民服务,永无止境。新时代的社区,是面向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每一个社区居民的需求都值得被重视、被满足。2019年,浙江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所谓“未来社区”,是指围绕社区全生活链的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物业、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如今,走进这些“未来社区”,我们可以感受到,未来已经呼啸而来。以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的荣华社区为例。一方面,社区打造“荣华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涵盖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在小区里就能获得就餐、医疗、照料、休闲等“一站式”养老服务。另一方面,社区依托邻里中心打造儿童活动天地,内设儿童活动区、儿童阅览室、亲子互动区等。此外,社区还联合周边艺术培训机构等各方面力量,为社区儿童的日常交往、生活学习提供场所。可以说,“未来社区”在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上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相关文章:推动城市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健全社区共治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