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瓦岗寨乡政府点赞 “院内可以晒粮”值得推广

2023年06月13日 14: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河南安阳滑县瓦岗寨的一组图片登上微博热搜,引得无数网友点赞。图片中,瓦岗寨乡政府大院门口张贴着“院内可以晒粮”的温馨提示;政府大院内,金黄的小麦铺满了水泥地面。据媒体报道,从6月初开始,瓦岗寨党政机关大院等众多露天场所都开放给群众晒粮。因为当地是产粮大县,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粮食颗粒归仓,确保粮食安全。

  为办实事解难题的地方政府点赞

  晾晒是夏粮生产的重点步骤。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大型收割机已经可以实现粮食短时间内集中收获,加之打麦场日渐消失,“晒粮难”就成为困扰不少农村的“痛点”。有时,“靠天晒粮”的老百姓不得不在公路上“划圈占地”,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详细

  瓦岗寨乡政府此次不但自己腾出大院“开放晒粮”,而且规定全乡大小道路、各类文化广场等也都“开放晒粮”。这无疑是想粮农之所想、急粮农之所急的体现,不但解决了粮农“晒粮难”问题,无形之中也树立了亲民、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政府大院“开放晒粮”之举,值得点赞。【详细

  人性化举措诠释“为人民服务”

  瓦岗寨乡政府将能利用的空地全部都利用起来,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晒粮。这一人性化的举措,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也有助于构建起更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详细

  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顶上屹立着“不忘初心”,院墙上镌刻着“为人民服务”,满地晾晒着的金黄小麦正是这些标语最生动的写照。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瓦岗寨乡此举不仅是对上级减灾举措的有效贯彻落实,也为各级政府上了一堂生动的为民服务课。【详细

  好做法应在更多地方得到复制

  “院内可以晒粮”是一次提升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有益探索。政府大院本质上是一种公共资源,“与民共享”一方面扩大了公共资源的服务群体,另一方面打破了部分民众认为政府机关“高高在上”的刻板认知。这一举措让广大农户暖心、安心,既创新了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践行方式,又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范本。【详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瓦岗寨乡政府大院开放给群众晒粮的做法,体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解决了群众抢收晒粮的后顾之忧。这样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以也应该在全国更多地方得到复制和推广,从而更有力地保障粮食颗粒归仓、促进民生福祉。【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东方网、大河网)

  V视角:

  @五亿亿星桥:看到院子里的这些粮食,心里感觉很踏实。

  @何周慧:一个院内可以晒粮、农机手免费用餐的乡政府火了,这样有服务意识的政府正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春去花还在865:这才是和人民心连心。

  @皮皮侠呀i:这样的暖心举措应该大力推广。我们这边省道上都是晒粮食的,安全隐患很大!

  @西姐的事你少管:我们这里的政府大院也可以晒粮,只是没见报道。新人还可以在政府大院结婚……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麦收时节久雨初晴,小麦晾晒是农户们的头等大事。我们高兴地看到,包括瓦岗寨乡在内,河南、山东多地的基层政府都敞开了大门,邀请农民晒粮。这一务实举措值得大力推广。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为群众着想,给群众办好事,谁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期待“院内可以晒粮”的提示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政府门前,期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为瓦岗寨乡政府点赞 “院内可以晒粮”值得推广

2023-06-13 14: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河南安阳滑县瓦岗寨的一组图片登上微博热搜,引得无数网友点赞。图片中,瓦岗寨乡政府大院门口张贴着“院内可以晒粮”的温馨提示;政府大院内,金黄的小麦铺满了水泥地面。据媒体报道,从6月初开始,瓦岗寨党政机关大院等众多露天场所都开放给群众晒粮。因为当地是产粮大县,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粮食颗粒归仓,确保粮食安全。

  为办实事解难题的地方政府点赞

  晾晒是夏粮生产的重点步骤。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大型收割机已经可以实现粮食短时间内集中收获,加之打麦场日渐消失,“晒粮难”就成为困扰不少农村的“痛点”。有时,“靠天晒粮”的老百姓不得不在公路上“划圈占地”,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详细

  瓦岗寨乡政府此次不但自己腾出大院“开放晒粮”,而且规定全乡大小道路、各类文化广场等也都“开放晒粮”。这无疑是想粮农之所想、急粮农之所急的体现,不但解决了粮农“晒粮难”问题,无形之中也树立了亲民、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政府大院“开放晒粮”之举,值得点赞。【详细

  人性化举措诠释“为人民服务”

  瓦岗寨乡政府将能利用的空地全部都利用起来,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晒粮。这一人性化的举措,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也有助于构建起更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详细

  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顶上屹立着“不忘初心”,院墙上镌刻着“为人民服务”,满地晾晒着的金黄小麦正是这些标语最生动的写照。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瓦岗寨乡此举不仅是对上级减灾举措的有效贯彻落实,也为各级政府上了一堂生动的为民服务课。【详细

  好做法应在更多地方得到复制

  “院内可以晒粮”是一次提升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有益探索。政府大院本质上是一种公共资源,“与民共享”一方面扩大了公共资源的服务群体,另一方面打破了部分民众认为政府机关“高高在上”的刻板认知。这一举措让广大农户暖心、安心,既创新了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践行方式,又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范本。【详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瓦岗寨乡政府大院开放给群众晒粮的做法,体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解决了群众抢收晒粮的后顾之忧。这样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以也应该在全国更多地方得到复制和推广,从而更有力地保障粮食颗粒归仓、促进民生福祉。【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东方网、大河网)

  V视角:

  @五亿亿星桥:看到院子里的这些粮食,心里感觉很踏实。

  @何周慧:一个院内可以晒粮、农机手免费用餐的乡政府火了,这样有服务意识的政府正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春去花还在865:这才是和人民心连心。

  @皮皮侠呀i:这样的暖心举措应该大力推广。我们这边省道上都是晒粮食的,安全隐患很大!

  @西姐的事你少管:我们这里的政府大院也可以晒粮,只是没见报道。新人还可以在政府大院结婚……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麦收时节久雨初晴,小麦晾晒是农户们的头等大事。我们高兴地看到,包括瓦岗寨乡在内,河南、山东多地的基层政府都敞开了大门,邀请农民晒粮。这一务实举措值得大力推广。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为群众着想,给群众办好事,谁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期待“院内可以晒粮”的提示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政府门前,期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