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面向未来,无论是探索奥秘,增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推进产业应用,都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冲入云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梦天”顺利逐梦天宫,正是我国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坚持自力更生与自主研发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十年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深海油气、页岩气等勘探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应用于风电光伏基地的长寿命储能锂电池日历寿命超过25年;通过实施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我国获批Ⅰ类新药从2012年之前的5个跃升至目前的近80个……神州大地上处处激荡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科技领域里的捷报频传,不断标注着中国人探索未知的新高度。“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历史和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奋起直追。
当然,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也要靠人才实力。如今,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稳步上升。面向未来,无论是探索奥秘,增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推进产业应用,都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值得再次强调的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充分利用全面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为此,我们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今,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谁能乘势而上、脱颖而出?蓝图已绘就,向前不停步,我们有理由期待“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彰显科技强国力量
创新活水澎湃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