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巩固消费恢复基础,推动消费复苏形势进一步向好,既关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稳住经济大盘,同时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品质。只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就一定会推动消费市场全面恢复,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也会更加突显。
餐馆堂食重新开放、二手车取消限迁、买家电享受补贴……近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活力。数据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6月国内汽车产销量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在美团、京东等平台,餐饮、酒店、机票预订等业务均有所增长。
但同时,由于疫情影响仍在,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消费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应当看到,稳消费是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一环。进一步巩固消费恢复的基础,更好地发挥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既是经济大盘“稳”的必需,也是“进”的前提。着眼于此,当前我们既要针对短期疫情影响,切实发挥系列扩内需政策的效力,激发消费需求,也要针对中长期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补短板除痛点优供给,增强消费信心。
以政策之“效”让居民想消费、愿消费。今年以来,一系列中央层面促消费政策推出,为消费市场复苏提供了政策支持,各地也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努力提振消费。政策之“效”既取决于政策之“力”,还取决于政策之“便”。要让这些大力度的提振内需政策更好地落地,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尽可能简化手续和流程,让百姓更多了解政策,并能便利地享受政策补贴,而不能因了解之少、操作之难、手续之繁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以收入之“稳”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消费中的主力军是居民消费,很多国人的消费习惯就是量入为出。因此,不断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消费水平十分必要。这就需要,一方面,继续加大保市场主体的力度。包括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是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主力军,要千方百计为它们纾困解难,帮它们恢复活力。另一方面,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提高就业水平,促进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只有通过稳就业促增收,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才能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以供给之“优”让居民多消费、乐消费。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生产的目的与动力。要坚持供需联动、协同发力,增加和优化消费产品服务供给,稳定汽车、家电、家居等传统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特别是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丰富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体验,提升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种、品位,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的新增长点,满足群众日趋个性化、智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可以说,巩固消费恢复基础,推动消费复苏形势进一步向好,既关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稳住经济大盘,同时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品质。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就一定会推动消费市场全面恢复,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也会更加突显。(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健康消费助力消费升级
发挥消费券提升信心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