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再加把劲儿!”芒种时节,在北京大兴一处施工现场,90后小伙儿孙建强和工友们挥汗如雨,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连日来,他所在的工程项目有序建设,现在已接近尾声,竣工在即。
如今,北京各大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地铁东坝车辆段、朝阳医院东院区等工程项目纷纷进入施工关键期、冲刺期。疫情之下,北京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破解“物料荒”“用工荒”等难题,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目前,除封控区、管控区内部分项目外,全市投资项目施工建设总体平稳。
这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投资“马车”持续发力,各地重大项目加快“落子”、稳步推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挥好投资关键性作用,不仅有利于短期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而且有利于调整未来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改善经济发展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但我国扩大有效投资依然有潜力、有空间、有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大幅提升,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比如,我国基础设施人均存量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20%至30%。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仍须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民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仅为城镇居民的1/5左右。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痛点,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不足。
长远来看,要继续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投资,要坚持精准有效导向。当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宏观政策发力重点。这意味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而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当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资金保障。那么,钱从哪儿来?
相比一年50多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府投资数量十分有限,而社会投资占大头,是投资的主力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全年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带动社会投资增长。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有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要坚定信心,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