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有媒体报道,王女士销售婆婆毛妈妈“自制”的粉蒸肉、回锅肉等土特产时,被职业打假人邵先生盯上,指出货物没有标签,是“三无产品”,并向法院起诉。法院二审判决王女士退还货款并给予10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此事连日来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自制”食品官司为何引发热议
店在网上开,祸从天上来。从“毛妈妈”一家的角度来看,网店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相关合法手续,食品安全没有问题,食品标签也有,只是这次售出的扣碗、粉蒸肉、烧白属于新产品,还没得及贴标签。对这笔争议订单及其所引发的法院判决结果,“毛妈妈”一家显然无比委屈。【详细】
此事在网上成为热议话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毛妈妈满脸泪水叫屈的视频,勾起了网友们的同情;再加上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造成公众认知不太统一,支持者与反对者互不相让。从社会层面看,短视频、微商等新型经营模式的兴起,对传统外卖平台、电商平台的监管规则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详细】
食品安全是否需要职业打假
针对此案,有人认为,邵先生知假买假,借职业打假谋利,不应获得法律支持。不过,也有人指出,法律是刚性的,是必须遵守的。如果王女士的食品经营合法合规,也就不会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专家指出,现阶段,食药品领域中“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行为并不为法律所禁止。【详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容不得半点轻视。但由于监管范围、监管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关部门并不能做到对食品安全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职业打假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环境,扫除了“舌尖上的雷”,维护了消费者权益。【详细】
合规经营才能做好产品
对新兴的交易模式和消费场景,监管部门和平台既要守住底线,防止“粉蒸肉”吃出问题、消费者维权无门;又应做好合规管理,让这碗“粉蒸肉”能继续助民、便民。最关键的是,商家自己须合规经营,做一碗不管是职业打假人还是普通消费者,谁也打不翻的“粉蒸肉”。【详细】
此案也提醒相关个体商户或将来可能开展类似业务的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帮助更多的个体商户增强法律意识。【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光明网、红网)
V视角:
@小花妹妹6666666:都在量产销售了,还没食品标签,难道不是“三无产品”?
@十五要乖啦:披着打假的外衣敲诈勒索?
@孙孙孙瑞_:食品安全就是需要这些较真的人。
@洒脱的藁城小伙:路边卖油条的摊主瑟瑟发抖……
@正能量小伙嗷:如果吃出问题了,又当如何?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自制”食品遭遇职业打假,涉及的可能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经济社会问题。这些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规范”二字。我们可以对“毛妈妈”一家表示同情,但绝不能在食品监管上走“回头路”,不能用人情来代替规范,否则就是对全体消费者的不负责任。食品安全大于天,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体商户,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