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稳”的大局 积蓄“进”的力量

2022年01月29日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应有之义,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然选择。

  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要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必须在字上下功夫,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到这一点,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尤为重要。

  首先,宏观政策要具有连续性。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稳预期至关重要。政策保持连续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激发经济活力。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财政政策而言,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注重对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及制造业的配套支持政策,有助于坚定市场信心,突破需求收缩压力,夯实“稳”的底气。此外,对市场中有关政策的错误解读、歪曲解读、过度解读等要及时驳斥澄清,为经济稳增长营造良好环境。

  其次,政策取向不变,要坚持结构性调整。政策稳定不代表政策平均发力,而是要有所侧重。稳增长调结构是有机统一的。稳增长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没有必要的增速,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受影响。调结构为经济增长积蓄长期力量,没有当下的结构优化,经济长期增长必然受制约。因此,结构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积蓄“进”的力量。

  最后,还要加大政策力度。政策力度强弱决定了政策效果是否明显。政策力度弱了,政策效果可能很难显现。比如,有的地方政策资金分散发力,撒胡椒面,力度轻飘飘,这就解决不了市场主体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同样的政策力度,去年达到很好的效果,今年的效果可能就会弱一些。因此,要针对关键环节的关键问题,重点发力,集中用力,用大力量解决真问题,不断寻求新突破。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疫后复苏的筑底波动期,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经济恢复进程也会出现反复。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应有之义,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然选择。把住“稳”的大局,坚定“进”的方向,及时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新举措,培育壮大新增长点,有助于巩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2022年经济工作关键在“稳”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把住“稳”的大局 积蓄“进”的力量

2022-01-29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