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加减乘除,让社会保障托举幸福生活

2021年12月28日 11:06   来源:人民网   郑岩

  将其他省份社保转入新就业地,原先需要返回原工作地逐一开具参保凭证,有了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一次不用跑就可办理;报考一级建造师,原先要现场排队提交学历、社保等多项证明,如今上网填信息,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个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彰显着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个人从出生到去世,企业从开业到注销,社会保障与所有人息息相关。时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但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完善。近年来,人社部门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便利化,一批过去要“跑断腿”“磨破嘴”的事情得以便捷办、快速办,以不断织密兜牢的社会保障网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在流程上做“减法”,为办事群众免除奔波等待之劳。曾经一段时间,“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引发关注,折射出社会保障领域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社会保障服务效能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近年来,从业务整合互通,到推行告知承诺制,再到优化窗口设置,人社部门在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等领域不断改革,让群众少跑腿、少费心,以简政放权的成效换来便民利民的成绩。

  在服务上做“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体贴周到的服务。必须看到,简政放权减的是权力,而不是服务。尤其针对社会各类人群、生活方方面面、物质精神等各类需求,必须让服务更细致更多样。以社保卡为例,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小小卡片时下已涵盖了异地就医、社保转移、养老金测算等近百项人社领域服务功能。在服务项目、内容、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创新上做“乘法”,让社会保障工作插上“翅膀”。社会保障工作千头万绪,不能一味依靠增加人力、延长工时的方式来保证服务质量,这也倒逼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例如,利用信息一体化成果,通过公安部人口信息库、学信网等平台,教育部门可以更精准高效地审核报考人员信息。时下,人社部共推出了43项全国“一网通办”业务,让海量数据更好服务企业、群众。事实证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切实推动社会保障工作事半功倍。

  在观念上做“除法”,激发工作人员的干事动力。社会保障工作能否做好,归根结底要有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队伍。而服务水平高,不仅体现为本领高超,更体现为态度端正。今年,人社系统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人员比武练兵,练强业务本领,更着力去除形式主义、懒惰懈怠等问题。这也启发我们,技术无法包办一切,摒弃不良作风,用真心办实事,用真情换民心,是为群众纾难解困的必要前提。

  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奋进新征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让民生保障延伸到未来,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伟业    2021年12月27日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三重逻辑    2021年10月28日
  •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    2021年09月09日
  • ·访民情问民需,列清单办实事    2021年08月19日
  • ·冬煤保供,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2021年01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加减乘除,让社会保障托举幸福生活

    2021-12-28 11:06 来源:人民网 郑岩

      将其他省份社保转入新就业地,原先需要返回原工作地逐一开具参保凭证,有了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一次不用跑就可办理;报考一级建造师,原先要现场排队提交学历、社保等多项证明,如今上网填信息,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个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彰显着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个人从出生到去世,企业从开业到注销,社会保障与所有人息息相关。时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但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完善。近年来,人社部门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便利化,一批过去要“跑断腿”“磨破嘴”的事情得以便捷办、快速办,以不断织密兜牢的社会保障网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在流程上做“减法”,为办事群众免除奔波等待之劳。曾经一段时间,“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引发关注,折射出社会保障领域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社会保障服务效能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近年来,从业务整合互通,到推行告知承诺制,再到优化窗口设置,人社部门在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等领域不断改革,让群众少跑腿、少费心,以简政放权的成效换来便民利民的成绩。

      在服务上做“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体贴周到的服务。必须看到,简政放权减的是权力,而不是服务。尤其针对社会各类人群、生活方方面面、物质精神等各类需求,必须让服务更细致更多样。以社保卡为例,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小小卡片时下已涵盖了异地就医、社保转移、养老金测算等近百项人社领域服务功能。在服务项目、内容、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创新上做“乘法”,让社会保障工作插上“翅膀”。社会保障工作千头万绪,不能一味依靠增加人力、延长工时的方式来保证服务质量,这也倒逼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例如,利用信息一体化成果,通过公安部人口信息库、学信网等平台,教育部门可以更精准高效地审核报考人员信息。时下,人社部共推出了43项全国“一网通办”业务,让海量数据更好服务企业、群众。事实证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切实推动社会保障工作事半功倍。

      在观念上做“除法”,激发工作人员的干事动力。社会保障工作能否做好,归根结底要有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队伍。而服务水平高,不仅体现为本领高超,更体现为态度端正。今年,人社系统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人员比武练兵,练强业务本领,更着力去除形式主义、懒惰懈怠等问题。这也启发我们,技术无法包办一切,摒弃不良作风,用真心办实事,用真情换民心,是为群众纾难解困的必要前提。

      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奋进新征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让民生保障延伸到未来,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