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2021年12月01日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态势,土地市场观望情绪也较浓厚。个别房地产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出现资金链紧张等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有所下降;土地市场成交量下降;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以及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持续增多。

  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实施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线四档”规则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这些金融调控措施对市场产生较大作用,房企降杠杆、降负债的成效显现。

  尽管当前市场遇冷,但应该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及相关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市场主体在个别企业违约事件出现之后的应激反应。在金融管理部门的预期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正在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房地产领域合理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2%,整体保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同比增长61.5%。

  房地产行业降杠杆、降负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期阵痛。对于企业而言,降负债、降杠杆有利于改变过去盲目扩张行为,有助于挤出金融泡沫,为未来稳健发展打下基础,对着眼长远发展的企业有利。因此,避免高杠杆、高负债不仅是房企当前的重要任务,还应该长期坚持,不能因为短期环境变化,又重回盲目扩张的老路。

  房地产金融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从近期主管部门的表态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政策仍将以稳为主。央行表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强调,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房企靠高杠杆、高负债实现高利润的阶段恐将不再。与其不断猜测政策什么时候出,会怎么出,不如潜心研究客户需求,打造优质产品,提升精细服务。正如一位知名房企负责人所说,“围绕城市同步发展,围绕客户同步发展,我们仍有巨大机会”。管理红利时代已经到来,房企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运营、服务能力。紧跟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房企完全能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住房租赁、物业管理、社区养老等方面赢得更多发展。

  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合理、健康的居住需求和消费可以得到满足,住房供应体系也将更加完善。比如,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同时,住房供应要与人口数量紧密挂钩,人口集中的地方应扩大住房供给,人口流出的地方则应适当减少供给。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亢舒)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2021-12-01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态势,土地市场观望情绪也较浓厚。个别房地产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出现资金链紧张等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有所下降;土地市场成交量下降;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以及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持续增多。

  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实施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线四档”规则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这些金融调控措施对市场产生较大作用,房企降杠杆、降负债的成效显现。

  尽管当前市场遇冷,但应该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及相关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市场主体在个别企业违约事件出现之后的应激反应。在金融管理部门的预期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正在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房地产领域合理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2%,整体保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同比增长61.5%。

  房地产行业降杠杆、降负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期阵痛。对于企业而言,降负债、降杠杆有利于改变过去盲目扩张行为,有助于挤出金融泡沫,为未来稳健发展打下基础,对着眼长远发展的企业有利。因此,避免高杠杆、高负债不仅是房企当前的重要任务,还应该长期坚持,不能因为短期环境变化,又重回盲目扩张的老路。

  房地产金融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从近期主管部门的表态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政策仍将以稳为主。央行表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强调,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房企靠高杠杆、高负债实现高利润的阶段恐将不再。与其不断猜测政策什么时候出,会怎么出,不如潜心研究客户需求,打造优质产品,提升精细服务。正如一位知名房企负责人所说,“围绕城市同步发展,围绕客户同步发展,我们仍有巨大机会”。管理红利时代已经到来,房企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运营、服务能力。紧跟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房企完全能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住房租赁、物业管理、社区养老等方面赢得更多发展。

  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合理、健康的居住需求和消费可以得到满足,住房供应体系也将更加完善。比如,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同时,住房供应要与人口数量紧密挂钩,人口集中的地方应扩大住房供给,人口流出的地方则应适当减少供给。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亢舒)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