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费维权光亮“负面清单”还不够

2021年11月01日 07:16   来源:红网   陈庆贵

  10月28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集拼多多、携程、美团点评、国美在线、小红书、饿了么、得物App、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30家本市重点电商企业,召开“规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会上,市场监管局对本市电商平台企业提出三点指导意见,其中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提出了若干“不得”事项。

  同日,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等现象,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实施,经营者要依法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履行公示告知义务,规范个人信息处理程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提示手机App不得过度索权、不能强制业主或消费者进行人脸识别、平台经营者不能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杀熟”等。

  市场监管部门就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提出若干“不得”也好,消协发布提示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若干“不能”亦罢,本质上都是“负面清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作为事前防范策略,发布得非常及时。问题在于,事前防范毕竟只是“事前防范——事中参与——事后补救”完整监管闭环之一环,光有此环显然不够。

  消费维权实践和案例一再昭示人们,经营者基于逐利本能冲动,常常使他们利令智昏置“负面清单”于不顾,或暗中作祟游走于“负面清单”边缘,或明火执仗公然违反“负面清单”。唯有监管部门事中实时强力跟进监管,才能迫使心术不正心存侥幸的经营者,产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刚性威慑。

  对消费者而言,“负面清单”虽好,但毕竟其中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像“天书”,他们难以全部明白,进而难以成为他们维权的贴身“宝典”。缘此,作为消费者娘家的消费维权组织理当担当作为,一方面,加强“负面清单”宣传普及,将清单“天书”翻译成消费者听得懂记得住的“白话”“方言” ,让他们具备维权底气。再一方面,及时受理消费投诉,积极帮助事后维权为他们主持公道讨回说法,让他们树立维权信心。毕竟,消费维权维的是消费者的权益,没有消费者参与的消费维权,就难以跳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困局。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打造更高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样板    2020年10月29日
  •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0年09月29日
  • ·访民情问民需,列清单办实事    2021年08月19日
  • ·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10月26日
  •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网    2020年10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消费维权光亮“负面清单”还不够

    2021-11-01 07:16 来源:红网 陈庆贵

      10月28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集拼多多、携程、美团点评、国美在线、小红书、饿了么、得物App、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30家本市重点电商企业,召开“规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会上,市场监管局对本市电商平台企业提出三点指导意见,其中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提出了若干“不得”事项。

      同日,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等现象,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实施,经营者要依法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履行公示告知义务,规范个人信息处理程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提示手机App不得过度索权、不能强制业主或消费者进行人脸识别、平台经营者不能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杀熟”等。

      市场监管部门就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提出若干“不得”也好,消协发布提示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若干“不能”亦罢,本质上都是“负面清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作为事前防范策略,发布得非常及时。问题在于,事前防范毕竟只是“事前防范——事中参与——事后补救”完整监管闭环之一环,光有此环显然不够。

      消费维权实践和案例一再昭示人们,经营者基于逐利本能冲动,常常使他们利令智昏置“负面清单”于不顾,或暗中作祟游走于“负面清单”边缘,或明火执仗公然违反“负面清单”。唯有监管部门事中实时强力跟进监管,才能迫使心术不正心存侥幸的经营者,产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刚性威慑。

      对消费者而言,“负面清单”虽好,但毕竟其中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像“天书”,他们难以全部明白,进而难以成为他们维权的贴身“宝典”。缘此,作为消费者娘家的消费维权组织理当担当作为,一方面,加强“负面清单”宣传普及,将清单“天书”翻译成消费者听得懂记得住的“白话”“方言” ,让他们具备维权底气。再一方面,及时受理消费投诉,积极帮助事后维权为他们主持公道讨回说法,让他们树立维权信心。毕竟,消费维权维的是消费者的权益,没有消费者参与的消费维权,就难以跳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困局。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