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吕文斌表示,今年1月份-7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具体而言,今年以来,受到基数效应影响,投资增速“前高后低”,总体上保持恢复增长的态势。同时,近期汛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投资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此,笔者认为,从全年来看,投资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政策“组合拳”发力,投资稳定增长可期。
一方面,今年以来,各地重大项目投资增长明显高于以往,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各地重大项目的开工进度明显加快,产生的效果在7月份之后开始释放。
开源证券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22个省市公布的重大项目当年计划投资规模达9.1万亿元、全部投资规模超52万亿元,可比口径的17个省市当年计划投资规模达7.3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4.9%,已公布储备项目的省市,储备项目数量占当前重大项目比重大多超过20%;部分公布开工情况的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均超过60%。
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我国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并且保持这种态势有较多有利因素的支撑,为加大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增长预期。
另一方面,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债对于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下半年以来,地方专项债的发行速度有所加快。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年内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8972.16亿元。其中,8月份的单月发行规模更是近5000亿元,显著高于前7个月的均值(约2000亿元)。另外,从各省份已经公布的9月份发行计划来看,发行进度仍保持了“加速度”。
这将有助于稳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稳增长效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当然,在稳投资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待解。例如,对新基建如何更好发挥撬动作用还需要深入分析。从当前来看,新基建是政策重点支持方向,这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但是,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体量尚小,短期内对经济的推动效果如何,是需要观察的。
再如,在推动一些重大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用地、环保、资金等重点难点问题,以保障项目要素需求。这就需要强化补短板意识,落实服务保障,处理好相关问题,疏通一些堵点、难点,为重大项目建设树立标杆,确保项目的稳步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补短板稳投资各项工作,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吕文斌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下大力气做好补短板稳投资各项工作,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来稳投资,二是发力前期工作来稳投资,三是加强资金保障来稳投资,四是激发市场活力来稳投资。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这一套稳投资“组合拳”的不断发力,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显现。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