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蔚来们的“芯”病,还得靠“新”药治

2021年04月01日 09: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自主创新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可控性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全球市场“脱钩”。蔚来们的“芯”病只是暂时的,若能倒逼“中国芯”快速成长,则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危中之机。

  人体缺锌——免疫力下降;汽车缺“芯”——停产。

  日前,蔚来汽车表示因芯片短缺将暂停生产5天。当然,汽车产业缺“芯”已不是新鲜事,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持续半年有余。近三周来,已有至少9家整车企业因芯片短缺停产,包括现代、本田、沃尔沃、福特、日产、丰田、大众、三菱和蔚来,停产工厂遍布亚洲、欧洲和美洲。

  小小一块芯片,从来都不简单。上亿个晶体管在指甲盖大小的硅晶片上精确排布,前后经过近5000道工序,每次迭代,总能深刻影响半导体领域的行业格局。那么,如此重要的芯片为何会出现短缺?按常识理解,责任全在大环境。之前,因疫情无法外出抑制了人们的许多消费需求,包含购车。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则迎来爆发,芯片供应商根据需求变化降低了汽车芯片产能,转而增加手机、电脑等所需芯片的产能。

  就跟大家都知道炒股要“买低卖高”,而大部分人却做不到一样,未雨绸缪不容易实现。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车市很快又出现了转机。行情的火热对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去一回之间,留给车企的芯片配额已经远远赶不上需求。另一方面,汽车芯片的生产过程本来就非常复杂和漫长。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防范断供风险都在增加库存,更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对芯片的“抢购”。

  抱怨归抱怨,生活还要继续。治疗“芯”病,国外车企有自己的方法,国内这些“蔚来们”恐怕还得靠“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就短期治标来说,需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着眼当前供应问题,充分挖掘存量芯片和现有产能资源潜力,努力保障受影响的车企健康运行。就长期治本来讲,芯片国产替代要进一步提速。

  今年下半年,汽车“缺芯”局面或许会有所缓解,但要想彻底解决汽车芯片供应危机,一场产业链的重塑或许无可避免。针对这种情况,各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日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在科技研发方面,将主要聚焦集成电路、软件、高端芯片、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基础研究,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给予支持;吉利汽车表示正在迅速推动国产品牌芯片的导入,并自主研发设计芯片,其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将会在2023年实现装配上车……

  在这种火热的时候,笔者还是得泼点冷水。根据以往产业发展的经验,一开始“一哄而上”、最后“一地鸡毛”的场景,大家都熟悉,也不想再看到。重视芯片研发,加大相关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政策,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坚持“谁支持、谁负责”原则,以遏制一些地方或企业的盲目冲动。

  历史一再证明,要想补上“短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努力奋斗、不断创新,一步一步踏实追赶。必须反复强调的是,自主创新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可控性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全球市场“脱钩”。蔚来们的“芯”病只是暂时的,若能倒逼“中国芯”快速成长,则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危中之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新能源车发展要及时降虚火

     全球“缺芯”警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蔚来们的“芯”病,还得靠“新”药治

2021-04-01 09: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