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知识为民才能发挥价值

2021年02月25日 07:26   来源:红网   李志姣

  近日,网友们纷纷点赞直播带货1小时卖了25吨土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称其“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为帮助云南澜沧的乡亲们脱贫,他自己租地种土豆,让农民先看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开免费培训班,手把手教大家种植;全国两会时甚至将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推广。(2月24日 央视新闻)

  院士,象征着专业和权威。一直以来,院士给普罗大众的印象,好像总是身处象牙塔中做研究,十分严肃,难以触及,但其实并非如此。为了响应国家“科技扶贫”的号召,有很多的院士都下到基层、深入实地、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去。

  “院士扶贫”既不是空有名头的口号,也不是仅仅用来引人关注的噱头。这是在脱贫致富之路上,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朱有勇院士一年中有100多天住在村里,而且几乎天天长在土地里,一干就是整整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致力于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40多年,帮助农户学习培菌技术,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被称为“柑橘院士”的邓秀新院士,不仅深入贫困山区中研究,研究好技术让百姓增收脱贫,更走入直播间向广大网友介绍推荐贫困地区的脐橙。

  在当前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背景下,院士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一份荣誉,更肩负着一份责任。院士能够深入百姓、亲身躬行,能够走进直播间带货,让知识借助网络平台转化成生产力,创造了经济效益,帮助了农民脱贫致富。这不仅能为直播带货注入新鲜活力,让“科技扶贫”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更激励了万千有志于此的学子,朝着“知识落实,为民谋益”的方向前进。

  就像网友评价的那样,“这样真正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良心主播,做到了把知识带给农民、把收获留给农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知识只有落到实处、用之于民,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在未来,我们的国家社会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前赴后继、一心为民,用知识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知识为民才能发挥价值

2021-02-25 07:26 来源:红网 李志姣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