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假期临近,市民回乡探亲、走亲访友、聚餐聚会等活动增多,首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12月2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建议市民群众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在最大限度防范疫情传播风险基础上,本市将统筹安全与民生需求,全力加大节日服务保障力度。(12月27日《北京青年报》)
为减少人员流动,确保防疫安全,北京市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建议市民在京过大年,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确需离京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鼓励有生产任务的单位推行弹性休假,合理安排调休倒休,引导员工错峰离京返京;在京单位原则上不安排人员前往境外、京外出差,以最大限度减少进出京往来。
“就地过年”是一种现实需要,我们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复杂,而每年一次的“人员大迁徙”又给复杂的形势加剧了不确定性。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减少人群流动,减少人群接触,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因此,“就地过年”就显得十分必要。北京倡导“就地过年”,其他地方也应“紧紧跟上”,成为特殊情况下的行动自觉。
“回家过年”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和文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更在所有人的心间浓郁弥漫。然而,毕竟“这个年”与“上个年”都有着特殊性。2020年春节,我们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春节。在这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斗争中,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因此,2021年春节,我们理应有“就地过年”的担当和情怀,这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家人好”“为了社会好”“为了国家好”。
“就地过年”需要有担当的责任。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这就需要多些社会责任,把“就地过年”当成对家人关爱,对国家关心的情感表达。
“就地过年”需要多些“网络团圆”的新型观念。在哪里过年,只要亲情在,只要浓情在,就是一个幸福的年。“网络团圆”也是一种团圆,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社交工具,让网络上亲情流淌,让网络上热热闹闹,让网络上祝福声声。隔着屏幕的春节,也会有着别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