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点亮“筑梦”空间,托起民族希望和未来

2020年11月30日 11:41   来源:南方网   尹贵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三五”以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下,我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每逢教师节来临,他或深入学校看望教师学生,或以书信形式向全国1600多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直抵人心”的制度性改革相继出台,通过促发展、优管理、补短板,教师教育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快形成。“十三五”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有28个省份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2015-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校长950万余人次,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高度评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称赞“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次次讲话高瞻远瞩,一声声问候温暖人心,一封封书信情真意切,化作砥砺奋进的动力,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和激励下,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爱心、智慧与奉献,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托举起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未来。他们当中,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代表,有“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叶连平、张桂梅等先进楷模。他们既是可信、可敬、可靠的“系扣人”“引路人”“大先生”,也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用辛勤付出成为当之无愧“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书育人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就像一盏“明灯”,驱散夜的清冷,照亮路的前方。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用更优的环境,更好的保障,为1600多万名教师点亮“筑梦”的空间,让他们心无旁骛接续奋斗、无怨无悔砥砺前行,汇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磅礴力量,坚定托起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点亮“筑梦”空间,托起民族希望和未来

2020-11-30 11:41 来源:南方网 尹贵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三五”以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下,我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每逢教师节来临,他或深入学校看望教师学生,或以书信形式向全国1600多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直抵人心”的制度性改革相继出台,通过促发展、优管理、补短板,教师教育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快形成。“十三五”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有28个省份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2015-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校长950万余人次,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高度评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称赞“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次次讲话高瞻远瞩,一声声问候温暖人心,一封封书信情真意切,化作砥砺奋进的动力,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和激励下,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爱心、智慧与奉献,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托举起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未来。他们当中,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代表,有“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叶连平、张桂梅等先进楷模。他们既是可信、可敬、可靠的“系扣人”“引路人”“大先生”,也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用辛勤付出成为当之无愧“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书育人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就像一盏“明灯”,驱散夜的清冷,照亮路的前方。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用更优的环境,更好的保障,为1600多万名教师点亮“筑梦”的空间,让他们心无旁骛接续奋斗、无怨无悔砥砺前行,汇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磅礴力量,坚定托起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