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为定位香港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2020年11月16日 11:13   来源:中国网   李晓兵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第57项专门对香港和澳门未来的五年发展做了安排。总体来看,《建议》涉港部分承接“十三五”规划,体现了回归以来国家对香港政策的连续性,特别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遵循“一国两制”实践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建议》结合香港特区近年在实施“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做出了非常有针对性和极富前瞻性的安排。

  双维护: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

  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以来,基本法为“一国两制”的落实和香港特区的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到今天则要充满智慧地化解香港特区的治理困境和宪制难题,特别是以宪法和基本法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基础,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宪制秩序的重塑。这是香港特区治理和法治实践不断走向深入,“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发展日益丰富的要求和体现。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资金、渠道、人才和平台的优势,但现在这些优势和有关决策的落实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因为香港面临新的发展态势缺少对于未来自身角色的清晰定位,以及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全面深刻理解,未能形成对国家的理性认识,同时又不断深陷政治困局。香港2019年发生的“修例风波”更是将香港内部的各种政治风险充分暴露。这样的局面对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对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推动和落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强调指出特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要确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目标。

  双落实: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从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与之相应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体制得以确立。”因此,落实中央对香港特区的全面管制权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必然要求,将中央对特区的全面管治权与特区的高度自治权实现有机结合,绝不可片面强调特区高度自治权而忽略中央对特区的全面管制权。

  香港国安法已于今年6月30日正式生效实施。其中第二条规定,基本法第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是基本法的根本性条款。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行使权利和自由,不得违背基本法第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即香港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落实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将维护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总结过去港澳特区治理过程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一国两制”实践走向更大成功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香港这样一个与外部存在深度连接的国际化城市而言,必须要有基本的维护国家安全意识,要有健全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近些年来,香港特区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香港几乎变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不论是2014年持续79天的非法“占中”事件,还是2016年的旺角暴乱,以及2019年的“修例风波”,都让香港屡屡陷入各种管治危机和宪制危机之中。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香港特区内部极端政治力量和外部政治势力相互之间深度勾连,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愈演愈烈。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有效遏制了这一趋势的蔓延,从国家层面为香港特区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大伞,改变了香港过去一直存在的“不设防”的状态。未来,香港特区要继续努力建立健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不断填补各种法律制度漏洞,自觉履行香港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宪制责任。

  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香港过去一些年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忽略和迟缓,近年来逐渐开始有所行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大湾区核心城市共同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战略定位,香港要顺势而为迎头赶上。2018年,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积极推动内地与香港科技创新合作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香港与内地科技界联系逐渐密切。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深圳和大湾区其他主要城市高科技发展和产业培育都需要借助香港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实现内地和特区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合作,让创新更具扎实的基础和持续性。这是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必然要求。

  香港回归二十年来,“一国两制”实践积极努力不断探索,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19年初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到去年8月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及今年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之际公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不断提出诸多的重大举措让香港特区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作用的发挥日益明确,无疑也会为香港特区未来发展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开大门,关小门”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既有的制度差异转换形成了制度壁垒,严重阻碍香港和内地之间各种产业要素的流动,这就不仅需要在影响港澳同胞切身利益的新制度设计上有所突破,还要通过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港融合发展在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的整合、转型、升级,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支撑,这是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转型和挑战。

  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让各国都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更是加大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论是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是着眼于长远发展,都需要推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香港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依然是重要的连接点,其作为“超级联系人”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深度连接中国与世界,这始终都是香港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优势。

  香港特区社会各界应该深刻清醒地认识百年未有之变局给国家和香港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基于中国现阶段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着眼于更加长远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不论是在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还是从远期的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来看,香港依然是国家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依赖的战略支撑点,是重要的国际和区域的中心枢纽城市。《建议》中提出的“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是对香港特区重要角色的持续厘清和不断充实,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益发显得重要。

  在世界政经格局深度调整发生巨大变化和世界秩序重塑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如何推动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重大的历史转型,“十四五”规划《建议》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兼顾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特区治理与社会建设、巩固优势与提升层次,为推动香港特区化解治理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和障碍,重新定位香港自身的历史角色和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李晓兵,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十四五”规划建议为定位香港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2020-11-16 11:13 来源:中国网 李晓兵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