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式骨灰堂”,你怎么看?

2020年09月03日 08:08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买楼放骨灰,这本来是一句笑谈,可没想到在天津市某小区变成了现实。从介绍上看,该小区16栋楼房都用来建祠堂、放骨灰,每层大约有25户房,面积20平方米到50平方米不等,每家每户门口都悬挂着“X氏祠堂”的牌匾和大红花,目前小区已“入住”3000多个家族,骨灰盒接近十万个。对此你怎么看?

  违背了公序良俗

  ■青的蜂

  古人讲“入土为安”。《吕氏春秋》说,“藏者,藏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一开始,“入土为安”或是为了避免曝尸野外,风吹日晒,动物践踏。但随着灵魂观念的产生,“入土为安”有了更深刻的文化意义。

  农耕社会,人们把土地视为生命之本,并由此形成了崇土观念。西方人去天堂,中国人死后去地下世界。这里有“十八层地狱”,有“阎王爷”,有“孟婆汤”,有“灵魂转世”……出于对“鬼文化”的畏惧,墓地一般都远远的,跟活人边界鲜明。

  “住宅式骨灰堂”打破了观念边界。一方面,它要挑战老人的传统观念,许多老人接受不了这种方式,会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另一方面,大众恐怕也接受不了“住宅式骨灰堂”。平时路过墓地,很多人都胆战心惊,放个“鬼小区”在这里,公众又会怎么想?

  社会不仅有法律边界,更有道德边界。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必然要经受公序良俗的考量。从“住宅式骨灰堂”在网上引起的热议来看,更多人觉得是毛骨悚然。那些不以为然的人请扪心自问,如果你家附近出现这样一个小区,你能接受得了吗?

  有无通过审批?

  ■徐刚

  活着买房、去世买墓,在国人眼里,这都是刚需。但囿于土地资源限制和墓地审批严格,不少地方出现了天价墓地,甚至出现了买房比买墓地便宜的现象。

  以殡葬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福寿园业绩公告显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个墓地的售价超过10万元是正常现象,有的高档墓地甚至高达百万。各地公共墓地供给不足,私营墓地的价格又居高不下,在“死不起”的现实语境下,“住宅式骨灰堂”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公墓的建立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建立经营性公墓、骨灰堂(楼、塔)由市、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把公墓建成“住宅”的样子,拿到相关部门的审批了吗?

  此外,根据天津市国土和房管局公开的文件,这处墓地在性质上属于公益性骨灰堂,建墓地似乎并无问题,但它并没有买卖资格。而管理方为了规避公益性墓地无法经营的管理条例,将墓地合同条款从售卖改为长期租赁。这种操作是典型的违规经营行为,需要予以纠正。

  不宜一棒子打死

  ■江德斌

  我认为,“住宅式骨灰堂”是现代殡葬业的产品,它替代了传统祠堂的祭奠功能,既能延续传统习俗文化,满足村民现实需求,又达到了集中存放骨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一方面,“骨灰堂”的面积较大,购买者是将其作为家族祠堂,放置本家族成员的骨灰盒和牌位。这样,既可以不与其他人骨灰盒混杂在一处,也便于平时管理和祭拜。

  另一方面,相比墓穴所占土地,“骨灰堂”看似面积挺大,但是其属于楼房结构,实际占地面积并不大,一栋楼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个骨灰盒,实则属于土地集约型模式。

  “住宅式骨灰堂”也并非新生事物。此类由陵园开发的商业化“骨灰堂”,在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早就出现了,亦是为满足居民的家族性存放骨灰盒、统一祭祀的需求,乃是市场和产品多元化的结果。

  因此,对于“住宅式骨灰堂”不宜一棒子打死。殡葬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仅受到传统观念和习俗制约,也要考虑到法律、土地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对这种创新模式,可以遵循宽容审慎的原则,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如果确乎有存在必要,不妨借鉴一下。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住宅式骨灰堂”,你怎么看?

2020-09-03 08:08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